浅谈如何做好党报的民生新闻

2018-02-24 09:14:19
新闻采编 2018年2期
关键词:晋中党报新闻报道

◇ 张 谦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逾200次提到了“人民”二字,这充分体现了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理念和情怀。近年来,中央一再强调,各级党政机关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对各级党报宣传党和政府如何关注民生、反映民生、服务民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什么是民生新闻?目前,业界和学界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1、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

2、民生新闻:“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活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媒体平台,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媒体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

3、民生新闻,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

笔者以为,以上所述的几种观点是对“民生新闻”狭义上的定论,“民生新闻”其实就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它是一种新闻形态,也是一种新闻态度,更是一种新闻立场。作为党报所关注的“民生新闻”,应是渗透在日常报道中,把关注百姓衣食住行的“小民生”与影响百姓生活的党和政府大政策相互融合的一种新闻报道。其内容包括当今社会存在的教育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农民工问题、就业及社会保障等,既体现中央的政策精神,又服务社会民生。党报的民生新闻,就是要做到上通天线下接地气,这对党报新闻人是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新闻人在日常采访中应掌握的基本技巧。

要注重群众视角,与时政报道融合

众所周知,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于党报的特殊性,其首要责任是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公布重要决策方针、通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主旋律。党报在履行政治责任的时候,从群众视角出发,把民生新闻与时政报道相融合,在政府与民众间架起一座双向沟通的桥梁,是党的执政理念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民生新闻的社会价值所在。

2016年8月23日《山西日报》1版登载了一篇《晋中县(市)长“能上能下”》的新闻,文中写道:“8月21日,晋中市委确定提名的6位县(市)长人选,分别签下了任期发展目标责任状。这就意味着这些即将上任的“县官”被搬掉了“铁交椅”,念起了“紧箍咒”:第一年未完成责任目标,接受预警约谈;第二年仍无进步,接受诫勉谈话和通报批评;第三年依然没有改善,接受组织调整。晋中市委书记胡玉亭在同这6位干部集体谈话时说,“组织调整”就是“下课”!”

这篇新闻由头是山西省晋中市利用换届契机用“双向选择”的办法选拔县(市)长人选。这本是一则常规时政新闻,然而记者从群众的视角出发,选择了群众所关心的“当选的领导干部干不干事?干不了事怎么办?”的角度来进行报道,把常规的时政与民生相融合,既宣传了晋中市向全市干部释放“干事创业的人天地广阔,占着位子做不了事的‘太平官’当不下去的强烈信号,也让群众看到了晋中市委自加压力,大胆改革,心中有责,勇于担当的实干作风。毫无疑问,这样的一则新闻报道,在宣传上达到了上通天线、下接地气的实际效果。

要贴近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很多读者看党报、关心党报,是因为党报新闻易引起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这样一个平台有助于政府部门、读者与媒体之间互动,让信息得到迅速发布与反馈,从而促使问题能够得以及时解决,最终促成一些有利民生的政策出台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2014年9月26日《山西日报》B1版刊登了《晋中多地蔬菜滞销烂在地里》的一则消息,这是一则典型的民生新闻。记者在晋中市和顺县李阳镇下石勒村,看到当地菜农的地里积压了大量的茴子白,因为无人收购,田间随处可见被丢弃的蔬菜。在采访了解到当地蔬菜滞销的情况后,立即采访成稿于第二天发表。作为省内的权威性报纸,稿件见报后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稿件见报的第二天,即9月27日,晋中市委主要领导就协调太原市河西农产品有限公司给予支持帮助,市政府与该公司达成包销约定。9月28日,太原市河西农产品有限公司由主要负责人带队、6位副总经理具体组织、30位营销大户组成的精干力量,冒雨分别前往和顺、昔阳、寿阳3县与县、乡、村迅速对接。3县政府和乡、村两级总体协调、负责采收、保障交通、组织装运,每天组织拉运车辆100台次,用了5天的时间就把3县部分乡村滞销的茴子白全部完成收购。随后,晋中市政府还分析了本次蔬菜滞销原因,并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增强蔬菜产业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以避免老百姓再次有此遭遇。这则新闻报道既解决了百姓的难题,又拉近了政府与群众距离,更对党报提高在群众中的公信力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要创新报道方式,让读者觉得好看

在人们心目中,新闻和故事是两回事,但实际上优秀的新闻报道就是生动的故事。换句话说,如果把新闻写成故事,或者说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那么新闻就能克服呆板、生硬、单调、枯燥的毛病,更能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对于民生新闻来说就是为百姓服务,因此在写作上更要富于人情味,讲究趣味性,要不拘泥于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方法,要多以故事化、情景化和悬念化的叙述,注重新闻的故事性和新奇性。

2017年10月4日,《山西日报》刊发了《乔大爷就医报销记》的一则新闻,这是《山西日报》当年8月推出“学好讲话、维护核心、讲好故事”的栏目稿,是一组非常有代表性的党报民生新闻。记者为了写好这篇新闻,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稿件首先以《乔大爷就医报销记》为题,没有直接点明新闻事件事实本身,而是取了一个悬念式标题,调动起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从标题上吸引读者往下阅读全文、听作者讲这个故事以解心中的疑团。其次,新闻报道选取了老百姓所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民生热点,用短短100字的描写,简单交待了乔大爷就医的起因和背景。而后,以乔大爷看病、就医、报销等过程展开叙述故事,向读者徐徐道来国家的好政策,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样一种创新的报道形式,既有连贯性,又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符合人们的阅读需求,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综上所述,党报虽然不可能像都市报那样,将绝大多数版面让位于民生新闻。但是,把高度贴近和创新视角作为党报民生新闻品质超群的重要保证,让党报“转身向民”,把关乎民情、民意、民生的新闻放在版面的重要位置,让百姓的身影和声音占据主导,是提升党报亲和力、公信力和竞争力的制胜法宝,也是贴近群众、服务百姓的根本所在。□

猜你喜欢
晋中党报新闻报道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0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0-14 07:43:30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05-22 01:32:36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晋中:率先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1-03 15:05:47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传媒评论(2018年12期)2018-03-21 07:51:48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