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富军
(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
身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技术素养已成为人们的基础素养之一。就目前而言,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以及家庭之中,如:人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家庭电脑、网络电视、银行里的自动存取机、车站的自动取票机等等,都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学,不要再以副科的态度面对此课程,特别是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其与社会接触的要多得多。因此,中学必须提高认识,按照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课程开足课时,并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航标,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在我们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每一章都有单元概述以及相应的教学目标,但是,这些内容往往是较笼统的概括。而我们为了使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有效,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就不得不把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细致的策划,使之更加具体,并依据该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统领所有学科。对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而言,这三个维度只是总体的教学目标,而对具体章节和知识点的要求就不太明确了。假如我们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围绕三个维度开展教学,虽然能够达到“乐学”的目的,但是学生对知识缺乏深层的理解。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征,灵活设计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
兴趣源于内在的动力。而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在动力源于知识的可用性。因为中学生的思维已接近成人,他们愿意学习一些生活中用得着的知识。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我经常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信息技术课程在生活化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现阶段,信息技术应用得十分广泛和普及,包括生活、学习、娱乐和工作等都需要。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丰富教学内容时,对实例进行扩充讲解与精选十分重要,同时需要注意隐蔽性的课程,这也是丰富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通常情况下,隐性课程指的是教材和课堂之外的相关信息技术知识,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在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知识含有丰富的隐性课程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知识、校园网建设中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课程整合中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应该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挖掘和生活化。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其教学的开展大多是在微机室进行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传统教学中,其他学科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般是不会出现的。这虽然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学是高效的。因为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如学生操作不规范、课堂秩序维持困难、不能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像移动式、网络探究式和任务驱动式等新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升教学效果。例如:移动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获取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和开展教学服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优势在于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比较普及和发达,平常学生都是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娱乐,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从而对移动设备的认识更加全面,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计算机,这样孩子就能从小受到家长的熏陶,了解较多的计算机知识,在计算机鼠标、键盘的操作方面也会更加熟练。有些家长了解到了计算机在学生日后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就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习一些信息技术知识,有的还会上专门的补习班去学习这些知识。还有的家长由于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孩子很容易在耳濡目染之下对计算机产生兴趣,有较为坚实的计算机基础。而有的学生家长不太重视,家里一直没有计算机,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就会比较薄弱,在学习过程中也有较大的困难。家庭情况的差异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也有了很大的差异。为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特别要照顾信息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开展“优带差”活动,让他们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这样既照顾了学困生,又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使优秀生在课堂上也有事可做,而且巩固了已有的知识,从而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渗透了人文教育。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分层教学,将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作业设计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等,因材施教,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都有所进步,而且能够做到“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消”,进而使学生在感受成功中提升自信心,形成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良好局面。
总之,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细化教学目标,开展分层教学,灵活运用教材,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呈现出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美好景象。
[1]江榕春.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杨鑫.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