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京阳,魏 勇,雷前虎,崔莉萍
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价值的探索与开发
靳京阳,魏 勇,雷前虎,崔莉萍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54035)
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档案涵盖范围不断得到延伸,功能划分不断得到拓展,迫切需要重新评估高校档案的价值,转变思维方式,探索档案价值的开发新模式,为高校教育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大数据;高校档案;价值;开发
大数据的存在并不始于今日,但社会影响力遍及却从未如此深远。根据王倩等人考证,从1993年到2016年,全球对于大数据的研究也经历了“理论萌芽阶段—技术探索阶段—实践应用阶段”三个阶段,并逐渐从理论研究向产业化研究转变[1]。而中国对大数据的认识、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之路也逐步深化,移动支付、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探索使中国在2013年迎来了中国大数据元年,快步迈进了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国内各高等院校开始意识到发掘高校档案数据价值的重要意义,逐渐把挖潜档案数据、激发档案价值纳入到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来,以期对高校档案价值获得新的认知。
当前,世界范围内对于大数据(big data)是什么、数据类型划分、涵盖范围及外延、基本特征的认识还处在探索、争论之中。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给出的定义是: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显然,这个定义正在不断受到冲击和修正。著名学者王国成教授就认为,大数据特征已经从“3V”递变成了“5V”:即Volume(规模)、Variety(多样性)、Velocity(速度)、Value(价值性)和Veracity(精确性)[2],着意强调其Veracity(精确性)。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数据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革新,而是正在颠覆人类传统的世界认识模型、价值观念及技术方法论哲学,并把人类社会引入更多未知领域、带来更多可能性,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
1.大数据正逐渐关联到每个单一个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移动终端、APP、数据库、数据采集手段的应用与普及,大数据正在与每个个体发生关联。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在由传统的碎片、无序变为可被分析、可被推导预测的数据,甚至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大数据的制造者、传播者、共享者[3]。
2.大数据正逐渐成为一种战略资源
大数据的价值由传统的潜在状态逐渐掀开面纱,大放异彩。企业数据、工业数据、人口数据、教育数据正在变成预测未来行业发展态势、作出战略决策的重要、甚至唯一依据,被广泛的聚合收集、深入分析、争相抢购,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正如马云先生所言,传统的“石油经济”正在向“数据经济”靠拢。
3.大数据正逐渐上升为一门科学
科学界对于大数据的认知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提高到了科学层面。美国科学家托马斯·埃尔等人认为,“大数据是一门专注于对大量的、频繁产生于不同信息源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学科”[4]。意大利科学家阿尔贝托·博斯凯蒂等人更进一步认为,“数据科学是相对较新的知识领域”[5]。数据科学的蓬勃发展,逐步衍生出了数据采集师、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等职业,形成了一系列数据产业链。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各个行业的发展形态,其中就包括高校档案的管理。传统认为,高校档案是一种静态的存在,成为历史的资料才称其为“档案”,对其管理即是做归档,方便后人查询、取阅。但大数据正在改变着这种形态,把静态的“档案”变成动态的“档案”。一是改变着高校档案的内涵,延伸着档案的范围。在大数据时代,档案不再是过去的记录,而是一切发生过的、正在发生的数据都将成为档案,实现“一切归档”[6]。二是改变着高校档案的存在形态与功能划分,朝着预测指导功能方向拓展、倾斜。三是改变着高校档案管理的组织架构、人员配置、职能划分,朝着聚合数据采集师、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方向发展,档案管理能力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般来说,档案的概念及范围在纸质档案管理时期是毫无争议的,指称的是留存下来的纸质文件资料或实物。但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数据档案发展的链条上来看,档案的内涵将会不断增加义项、扩充内涵,呈现出泛化趋势。正如学者陈明洁指出的那样,“在信息化时代,记录即是档案,数字化的记录一旦生成便变成了不可删改的档案”[7]。姑且不论高校档案内涵的泛化与大数据是否完全重合的问题,仅是对其涵盖范围扩容的讨论就显得的极为紧迫,值得引起我们档案工作者广泛的关注和深入思考。
高校档案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包括校史档案、基建档案、教学管理档案、师资档案、社会服务档案、校友档案、荣誉档案等等,涵盖了高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传统来看,这些档案的存在多为分年度、碎片化、单一性的记录过去,仅供存档、查阅使用,档案的功能被极大弱化。
高校档案面对新生的档案资料形式,如微博、微信的存储显得无所适从或视而不见,并不能或很难加以分析,对推进当前高校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很难发生有益的影响。
高校档案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承载体。档案的描述与陈列多为档案资料的“加减”、简单的归类罗列,并不能呈现动态的演变过程,体现发展态势,对于创建特色的校史文化,增强校园文化归属感、荣誉感作用微乎其微。
上述问题的广泛存在,要求我们要树立一种“大档案观”,从“数据即档案”的角度重新思考高校档案内涵的扩容与泛化现象。
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作为一种重要资源的地位愈来愈凸显,它不断冲击着传统档案价值观,增加着档案价值选项,改变着传统档案管理中重藏轻用的弊端,从注重事后价值转变为更为关注执行价值、事中价值,实现从档案价值的结果派到过程派的转变[8]。
高校档案忠实的记录着合同、文本、学生花名册、教学管理等等信息[9],这些信息资源,通过收集、整理、归档和展示,逐步搭建起高校的文化基石,一代代学子通过高校文化的吸吮-反哺过程,逐步建立起了高校文化认同,生发出文化自豪感、荣誉感,起到了档案文化“寻根”和文化育人的功能。
从大数据的视角来审视档案,其价值未来更体现在历史参考、预测指导上。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中指出,大数据预测在精确度和细节上的提高,改变着人类思维观念的转变,探寻“是什么”,而非“为什么”,而这足以帮助我们做出决策[10]。高校档案经过集中或分散式处理,加以针对性的数据分析,能够展现普遍性的教育教学规律,对教育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衡量,对教学过程早与晚的把握具有较强的现指导意义,甚至于为颠覆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大数据涵盖的范围异常广泛,涉及方面诸多,高校必须重估档案这一大数据的价值,采取相应举措,加大对档案价值的探索与开发,才能适应未来高等教育的大势,满足信息化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
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管理者一是要树立“大档案”思维,秉承开放、多元的档案数据管理理念,尽可能的把视野延伸到高校教育活动中每一环节,充分采集、挖掘每一组数据的价值。二是要树立“大服务”思维,坚持目标导向,完善和充实网络化思维、信息化思维、技术性思维及共享性思维四种思维方式[11],提高档案服务的质量。
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应重新布局档案室的组织结构,拓展档案价值。一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整合相关机构职能,设置新的档案管理与数据价值开发中心,统筹推进档案价值开发与利用工作。二是搭建综合性档案管理与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全校数据信息进行实时采集、挖掘、归档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高数据支撑。三是形成档案数据的常态化、科学化运行机制,在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基础上,完成对档案资源有序管理[12]。
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关键在于人才。做好档案“数据价值”的探索与开发工作,必须从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做起。一是要把专业能力强、视野广阔的档案管理人才选拔进来。二是要把精通数据分析、数据价值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进来。三是要把较强的文字功底、敏锐的数据嗅觉的人才培养出来,多措并举,从而使档案“数据价值”开发利用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13]。
[1]王倩.李天柱.刘小琴.全球大数据研究的历史演进:199—2016年[J].中国科技论坛,2017(7):33.
[2]王国成.从3V到5V:大数据助推经济行为的深化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17(2):94.
[3]周湘林.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25-26.
[4](美)托马斯·埃尔,瓦吉德·哈塔克,保罗·布勒;大数据导论[M].彭智勇,杨先娣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3.
[5](意)阿尔贝托·博斯凯蒂,卢卡·马萨罗数据科学导论[M].于俊伟,靳小波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
[6]付建忠.大数据时代档案工作的机遇和挑战[J].机电兵船档案,2014(4):21.
[7]陈明洁.大数据时代对档案现代化影响和要求[J].档案管理,2013(6):48.
[8]童楠楠,朝乐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管理理念的变革:从结果派到过程派[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2):50.
[9]丁海斌.档案价值论[J].档案学研究,2015(5):6.
[10](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5-46.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Archives Value In the Era of Big Data
JIN Jing-yang,WEI Yong,LEI Qian-hu,CUI Li-ping
(Xingtai Polytechinic College, Xingtai, Hebei 054035, China)
In the era of big data, University archives management faces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e range of University archives continues to be extended and the division of functions has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e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reassess the value of university archives, to change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values mode,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decision-making in higher education.
big data; university archives; value; development
G717
A
1008—6129(2018)01—0046—03
2018—01—02
邢台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地方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TSK17104;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类)项目——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研究,项目编号:SD171028。
靳京阳(1986—),女,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