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策略

2018-02-24 03:21
学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主旨环节文本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多学,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学会,让学生会学,这就要厘清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优化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实现师生资源的互相转化;2、如何把握教材特质,合理设计课堂活动;3、如何让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碰撞出火花;4、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解决上述四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预习、找准切口、展示交流、探究创新。

一、师生资源互相转化——做好预习

现在信息比较发达,学生和老师在学习文本之前都会拥有大量相关信息资料。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找寻重点;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资料进行有效拓展、补充。具体做法如下:

1.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相对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动手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十分重要。教师要明确搜集材料的方向,确定核心问题,提供阅读书目或文章,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这样就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准备。

2.整合师生资料。先由学习小组长汇集全组材料,进行整合,特别是关于课文的创作背景、主旨及作者思想情感等方面的资料。然后,将初步整合的材料交给老师,由老师进行二次整合,打印出来,分发给全班同学。学生进行资料的筛选与整合活动,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在此过程中,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锻炼。

3.课堂补充与延伸拓展。教师要对学生的材料进行补充、拓展。这既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又能帮助他们系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

以上几点,是课堂教学环节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的保证,这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十分重要。

二、把握教材特质与课堂活动设计——找准切口

文本内容,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等外部元素和关键词句、行文结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内在元素。合理利用这些材料,找准切口,巧妙设计课堂活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分析文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任何题材的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 (包括说明文)。只有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基调,才能更好地探究文章的主旨。比如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从题目能看出是写一条小狗,从称呼能感受作者对小狗的爱,可以以此为切口设计一个问题:难道作者仅仅是写一条小狗,写他和包弟的感情吗?这个问题会引导学生对作品主旨与作者思想情感的深度探究。

文章是时代的产物。不了解时代特征,不了解作者的经历,就很难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环节设计,必须以教材内容为主导,引领学生把握时代背景。再以《小狗包弟》为例。文中,关于文革中一条小狗的故事,不能仅仅看作整篇文章结构上的引子,还要分析其呈现的文革现实背景,并与后文有关“说真话”的自我解剖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明白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

文本中起“文眼”作用的句或词,是我们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也是探究活动的关键。以此为切口设计问题,可以一下子豁然开朗。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这让我惦记着江南了”,这些句子是我们设计问题的重点。从“不宁静”“江南”等词以及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入手,探究起来就比较容易。再比如李白《将进酒》中“悲”“欢”“乐”“寂寞”“愁”等词,提供了作者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结合李白的经历和他的品性追求,探究主旨就能够深入文本、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解读作品主旨与个体思想碰撞——展示交流

作者与读者思想激烈碰撞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把握作品主旨。我们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积累的把握直接决定了课堂效果,为此,课堂展示与交流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思想主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回归时代。教师要利用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让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为后面的分析、探究提供史实依据。

2.结合生活。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例如教《将进酒》时,教师可以联系从古至今的酒文化,让学生想象生活中的喝酒场面,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

3.读写结合。在主旨与思想情感的探究上,不能忽视学生的读写训练。读出文章的情感变化,写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才能有效地实现探究。比如可以从朗读指导上入手。节奏、语速、重音,都体现着作者的情感变化,让学生通过朗读一个个句子,从细微处解读作者的内心世界,既能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在朗读中挖掘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写是思想的呈现。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理解,其实就是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建立情感交流的桥梁。只有通过写,才能寻找到理解的契合点。可以结合自己以前的知识写,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写,甚至可以让古代的作者穿越到当代来写。教师通过有效点拨,引导学生将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与品性有机融合,从而实现高效突破。

四、明晰传统理解与激发创新思维——探究创新

传统理解是在综合了绝大多数人的观点和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设计教学环节时,应以学生获得知识为主导,教师应该尊重传统理解,并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与此同时,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定位要准确,传统理解是基础,创新思维是在这一基础之上盛开的花朵。

创新思维必须以文本为根基,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经历,最重要的是在把握传统价值认同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特点,从而形成对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让学生通过与同时代其他作者的作品或者不同时代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中,进行探究能力训练,这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探究创新环节最忌讳的是,老师随意设计问题,这样会误导学生。比如,有位老师在探究陆蠡《囚绿记》主旨与思想情感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对绿的喜爱,结果却给常春藤造成了伤害,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父母的溺爱反给孩子造成了伤害。这就是没有把握住文章主旨的随意设计。这样,《囚绿记》的时代背景和文中流淌的思想情感明显被缩小,并且偏离了文章主旨,作者的爱国情怀被简单地等同于父母之爱。这样的设计,割裂了作品与时代的差异性,误导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总之,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是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高效不只是问题的解决,更是能力的深化。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分析,让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快感,他们才能真正喜欢学习,才能在实践中总结出方法,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环节优化的根本,是有效利用资源,抓住文本特质,依托核心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主旨环节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主旨演讲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主旨新解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