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阳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仅将科学教育作为一种单纯性的答疑解惑的科目,而应该充分注重科学中的德育素材,有效提升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全面优化科学教学的整体水平,积极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求真探索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本文以笔者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案例为基础,全面探讨思想教育在科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一些探究性实验或项目,都可以作为思想教育的主要素材,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在“认识我们自己”的课程中,教师积极渗透思想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教师应把握精准化的认知流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认知自己,这种认知过程本身就属于科学态度的范畴。在渗透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将科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兴趣需求结合起来。先认识“我们的呼吸”一课,由“我们的呼吸器官” “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一呼一吸”“制作呼吸模型” “测量我们的肺活量”五个活动组成。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直观认知,逐步过渡到理性认知,把握呼吸的原理,认知到人体器官的重要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理性认知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态度的形成。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教师在“认识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从直观层面大体了解器官的作用,然后从局部认知不同器官的作用,最后再从不同器官之间的协调、协同等方面来整体认知自己。此外,在这类课程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外,还应该建构学生自身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关联,从肺活量的大小及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等,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科学意识,引导他们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善人类共同依赖的自然环境。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实验,这些实验都可以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注重实验教育,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实验流程,精准把握实验细节,有效培养实验精神,不断优化意志品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认真笔记的良好习惯。小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他们很难长时间聚焦于某一事项上,他们很容易被外部环境所干扰。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依托于实验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全面细致观察的能力。比如,在观察水中物体沉浮实验中,教师让学生仔细研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条件和要求,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开始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沉浮的条件以及不同物体沉浮的对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这不仅关系着实验的成功,也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待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及时升华实验内容,渗透思想教育。实践证明,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教师再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时,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认知也会更全面。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注重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制定完善的实验计划,精心准备实验过程,明确不同实验器材的作用,保护好各类实验器材。比如,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模式,精心筹划实验计划。同时,在实验器材的取用与归还的过程中,做到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再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条件,注重把握实验细节,培养精确化的实验精神。实践证明,科学的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这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有效渗透思想教育,能全面培养学生正确的自然观。小学科学教材中拥有非常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都可以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要精确挑选合理合适的教材内容,把握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认知之间的关联,巧妙设计延伸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的自然观。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依托于教材内容,把握教材内容的时代属性,有效提升教材内容的德育内涵,科学渗透思想教育。比如,在小学科学四年级 (下册)“固体受冷、受热的研究”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家冰块在冰箱内及常温下的反应,引导学生认知冰川融化的现象,有效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爱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科学观念,有效培育学生的自然观。另外,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该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在学习“假如大树倒下”一课时,讨论“我们地球上会出现什么?”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所以答案会显得五花八门,在他们积极讨论和共享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合理的点评。当学生出现一些错误的认知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引导他们认知到保护自然环境的迫切性,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渗透法律常识,引导学生认知到环境保护事业已经走向了法律化。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把握教材中的我国科学发展历程,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我国科学家的光辉事迹及卓越贡献,这些都可以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素材,直观性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很多旅居海外的科学家放弃国外完善的实验条件及丰厚的物质基础,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的怀抱,立志助立我国科学发展。这类直观性的德育素材,本身能够激荡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另外,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展示我国的科学发展成就。比如,在学习“地球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融合我国古代张衡在天文上的成就以及近现代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重大突破,有效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强烈意愿,培养他们科学的人生观。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科学事业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获得了丰富的成果,部分成绩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依托于这些成绩,有效渗透思想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渗透思想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良好的意志品质、科学的自然观以及爱国思想。在思想教育的渗透过程中,教师要精准把握教材内容,合理开展实验教学,充分利用科学活动,有效挖掘德育素材,全面科学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谭逢群.例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J].科学咨询,2012,(3):54.
[2]李卓.例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4,(1):16.
[3]李秀青.例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软件(电子版),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