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文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南关小学,甘肃 武威)
数学是所有逻辑思维的基础,被称为科学的皇后,罗素曾经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待,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能培养人的美感,增进理性的审美能力。不可否认数学对于厌学者是枯燥无趣的,不管老师准备得多么充分,课堂上讲解得是如何唾液横飞,学生的反馈总是有限,收效不佳。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我们就要从其根本深挖,无外乎一下条: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不得当。针对此弊端,我们要对症下药,力争提高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小学生接近它并且爱上它。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的开始,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未知和神秘的事物,如果不能有效地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老师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目前我国使用的小学教材虽有革新,体现除了“新”“活”“实”的特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贴近生活,以启发小学生开拓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受到教学大纲、知识框架等的限制,还是有其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教材原有的内容,让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比如我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设计上,完全脱离了课本中简单的整理与复习,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这一直观、新鲜和趣味性高的工具,尤其是在知识讲解后使用的线上趣味游戏——植物大战僵尸(加减法游戏),学生根据游戏中僵尸提出的加减法问题,轮流回答更是掀起了初学数学小朋友的学习高潮,教学效果奇好,通过这种冲破教材课本限制、寓教于乐的教学设计,我不仅收到了学生良好的反馈,而且让初识数学为何物的小同学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最重要的是小朋友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为日后数学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管是突破教材的教学设计还是趣味性极强的游戏教学都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和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精密和严谨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它更加能够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一种工具。教学内容脱离了生活本身,那将毫无意义,尤其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对待小学学生数学学习的问题上,要想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我们就要把数学课的内容紧紧地与生活联系起来。例如笔者在人教版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在课堂上我先准备了一定数量的苹果,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图样进行复印(根据面额大小和班级人数确定的复印数量,如100元的每位同学复印一张,1元面额的每位同学复印20张),裁减下来后将这些复印件发到每位同学的手中,充当等值面额的人民币。上课后老师扮演销售员贩卖苹果,学生扮演顾客购买苹果,让“顾客”自己计算应该给“销售员”多少钱,“销售员”应该找给自己多少钱,通过这种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化的场景中,不仅能按照教学大纲教会学生应学的知识,还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日常中的运用,感受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乐趣,启发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曾经调研,小学生普遍最害怕学习数学的概念,因为概念是抽象的;老师往往是先给出定义,然后再进行解释,适当地配上一些实例来巩固。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小学生思维一般是以“具象思维形式”为主的,因此我们要引入概念的学习之前要先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三角形状的图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还有哪些三角形的物品,进而带入三角形的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又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稳定的特性后,可以引导同学观察松动的桌椅,启发学生思考加入斜边构成两个三角形以达到稳定的效果,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为修理学校的废旧桌椅,让学生提出如何加固,加固后的形状是否美观等等,在动手的过程,发现数学对生活的帮助,同时通过加固后形状的差别又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图形的审美能力。
维特根斯坦讲过:“数学家不是发现者,而是发明者。”数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无限冲破人类的想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启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另一片天地。例如笔者曾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学习结束后,利用七巧板来启发学生对图形多样性的创造,学生通过用七块板任意拼凑搭出来千变万化的图案,以开动智力,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以上是笔者对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些思考,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