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涛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庙渠乡黎明小学,甘肃 庆阳)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城乡经济发展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这种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推动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许多农村地区,留在村子里的青壮年屈指可数,留守儿童问题十分突出。随着近年来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已经走进国家教育改革的视野,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出改革设想,以期改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环境与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前行。
首先,我们要明确留守儿童的定义。留守儿童即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在外打工,而把子女留在原籍,交给另一方或他人照料。据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呈现出逐年攀升的发展趋势,现已超过1.2亿,与之相应的便是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多。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截止至2016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到1726.29万人,超过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由家里的老人监护,部分儿童被寄存在亲属、朋友家里照顾,甚至还有小部分儿童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首先是心理问题。因为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与家里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无论是从精力还是体力方面来看,老人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上难免力不从心。父母的长期缺席、老人的精力有限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和解决,从而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加剧,产生无法排解的孤独感。其次,好奇的天性使然,儿童极易模仿电视中的危险动作,在缺少成年人看护的情况下,这种模仿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同时,由于安全意识的缺乏,农村很少有人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儿童缺少辨别危险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许多意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最后是学习问题。许多留守儿童处于“放养”状态,普遍缺少外力的有效监督,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的诱导,误入歧途,成为不良少年,进而造成学习成绩的大幅度下滑,失去学习热情,不得不退学。
农村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农村学校由于诸多原因,教学环境并不乐观,一方面,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都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限制,很少有教师愿意上农村任教,导致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此外,由于师资力量的有限,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很难取得长期的有效沟通,从而造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脱节现象。以上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一方面,由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教师短缺、优质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监管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一些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留守儿童长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过早的沾染上社会青年身上的不良恶习。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给予儿童足够的陪伴。如果条件允许,父母最好选择把孩子带在身边抚养,让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如果条件不允许,父母双方也应至少有一人留在家中照料孩子。而对于那些不得不把孩子托给他人照顾的,则更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时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给予孩子必要的鼓励与关怀,实现家庭教育的回归。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信息,增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了解,并积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爱护。必要时,还要对一些无人监管的留守儿童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其次,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减少了人们的沟通成本。学校可以通过电话等现代通讯手段,实现与留守儿童家长的长期互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实时反馈学生的发展动态。再次,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多彩的集体活动来增强孩子的班级归属感,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最后,学校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方面,政府要重视起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及时补充年轻教师,改善农村的教学条件。另一方面,我国各级政府要加速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取消城市学校收取的借读费、赞助费、择校费,尽可能地减少随迁子女的教育负担。此外,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必须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的建设工作,让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可以留在当地,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对于学校周边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不良环境,政府和学校应共同发力整治。
综上所述,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许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以改善家庭的生活状况,然而数量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数量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我们的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家庭教育为代价,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寻求留守儿童问题新的解决途径与突破方向,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