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栩栩
(福建省福安市逸夫小学,福建 福安)
目前阅读教学成效不乐观,主要是由于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几乎所有的课文都是采用一套固定的模式,包括课堂活动都很相似,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制订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明确这些问题,并积极探索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感兴趣的事物来营造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就不容易融入教学氛围中。由于阅读课堂缺乏感染力和激情,导致学生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和厌烦的心理。
新课标指出,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升效果,让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并没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教师对于所有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而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不同,阅读能力和阅读知识面不同,如果采用相同的阅读方法将不能提升所有学生的能力[1]。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从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性质出发,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方法,但是目前显然教师并没有这样做。
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阅读能力和阅读面不同,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师没有将不同阶段学生的差异性考虑在内,低年级更侧重教学兴趣的激发,高年级更侧重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是教师并没有区别对待,忽视了针对性的重点培养。
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并且自控能力比较差,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对形象、生动和有趣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应该利用微视频或者多媒体来创设具有感染力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中[2]。例如,在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时,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应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对黄山奇松的各种姿态进行描写。但是由于学生对黄山和黄山奇松的感性认识不足,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比较差,情感体会也有一定的障碍。所以,教师可以用录像、图片、视频等资料来展示黄山奇松的姿态,将文字的理性表达转化为丰富的感性展示,通过一幅幅美丽的景点和景致,让学生激情饱满,积极参与。
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对于具体的阅读课堂来说,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阅读素材中获取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从阅读素材中获取知识和阅读方法。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引导,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各种阅读方法。例如,在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时,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教师可以根据课题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三个要素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肖邦这么深爱着自己的国家,那么,他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呢?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表达了肖邦对祖国的热爱呢?以此来促进学生对作者的感情理解,理清思路。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阅读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怎样从阅读素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完成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阅读发散训练和延伸训练,让学生独立思考,掌握阅读方法[3]。例如,在学习《珍珠鸟》时,这是一篇描写珍珠鸟的文章,通过几件事情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人和动物信赖、和谐的境界,分析作者对鸟的情感,同时掌握鸟对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学习完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读老舍先生的《猫》,应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方法来读一读相似的文章,强化阅读训练。
总之,语文阅读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热情和阅读积极性的培养,并将如何去阅读一篇文章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加强阅读训练,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