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的贝多芬音乐分析

2018-02-23 02:11万莹
高教探索 2018年12期
关键词:奏鸣曲贝多芬乐章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也是人类情感传递的有效形式。在艺术长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有的表达形式和个人风格。在现代高校教学中,研究个体的表达形式以及个体个性与艺术共性的对比,具有继往开来的作用。由郑兴三主编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一书,以对比研究的理论视角,将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的不同版本进行了整合、对比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摘选出个性鲜明的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刻地剖析,以求能分析出个体复杂的感性特征和深刻哲理诉求,揭开神秘且深奥的音符组合方式,满足受众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好奇心和感情抒发。

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内容简介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一书具备翔实的理论内容、鲜明的逻辑表达和个性的研究视角,以期能从个体个性和钢琴奏鸣曲的共性抒发中探究出贝多芬个人鲜明的个体特征,形成对中国内地钢琴奏鸣曲演奏方式的补充。此书总共分为32章,梳理了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的三个创作时期:第一时期,1800年以前的作品(作品第二号至作品第二十二号)。这些作品较集中地显示了贝多芬的古典传统,但也可以看到在曲式结构及和声的变化、八度和弦技术的广泛运用、突然的转调手法、深奥而丰富的慢乐章——这一切都预示了贝多芬艺术观的转变,那就是在古典传统基础上的突破、创新、发展,进一步创造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第二时期,1801年至1814年(作品第二十二号至作品九十号)。这时期是贝多芬创作的旺盛时期,在这期间创作的奏鸣曲展现了作曲家多姿多彩的风格和形式,出现了不少富于独创性的乐段,如“葬礼进行曲”、幻想风乐章、最缓板慢乐章、朗诵调及标题音乐等,这一系列作品组成了贝多芬创作的辉煌时期。第三时期,1814年以后的作品(即最后五首奏鸣曲)。这五首奏鸣曲的每一乐章都可视作一首经典乐曲。这些史诗般的作品充分发挥了钢琴的乐器性能,曲式更庞大而自由,复杂的感性和深刻的哲理在这些乐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充分反映了伟大作曲家炉火纯青的创作境界。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特点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第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一书具有翔实的理论内容和鲜明的个体风格。本书收集并梳理了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成为巴赫48首平均律以后钢琴文献中的最大曲集。其中以比较的理论视野,以时间的发展顺利和作品的创作顺利,剖析了贝多芬作品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特征,并力求从中可以得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一书具备鲜明的结构性,并普及了奏鸣曲式的表达形式。本书指出,从作曲技巧上看,贝多芬就像一个创始者,运用自己独特的技巧,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他运用发展的形式,创作出许多瑰丽雄伟的乐章,并强调调性布局也是这种曲式的特点之一。

第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一书注重学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与实践相结合。作者认为,要想成为钢琴演奏的大师必须要掌握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将曲谱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现如今,很多学生为了考试,只会纸上谈兵,却忘却了音乐的本质,音乐只有发出声音才是音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学生对钢琴的了解以及彈琴的手法。

贝多芬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一书则理所当然地成为研究时代和个性结合的集大成者。本书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结构,动机型的主题运用和动力性的乐思发展,极大地扩展了交响音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载体,从而形成表现手法的创新,促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本书的巨大价值在于发展和提高了现代钢琴音乐的表现力,使作品超越了时代,成为人类宝贵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资借鉴的教学参考书。

(本文系2017年度新疆师范大学“十三五”校级重点学科招标课题:《钢琴伴奏中维吾尔艺术歌曲风格探究》课题编号:17SDKD0904。2012年度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亚音乐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婚礼歌舞艺术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XJEDU040912C07)

(万莹,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奏鸣曲贝多芬乐章
手机上的奏鸣曲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春天的奏鸣曲
祭献奏鸣曲(组诗)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