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雯琴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行之时,小学语文课堂不断探索新型的课堂方式,通过充满专业性、艺术性、创新性的教学,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既有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又有学生如痴如醉的倾听;既有教师的巧问,又有学生的妙答;既有教师自由灵动的思想放飞,又有实实在在给予学生的“干货”。与其说小学语文课堂是一堂语言运用的艺术课堂,不如说语文课堂就是一场造梦之旅,教师的激情从教授学生的那一刻便被点燃,学生的激情随着教师的激情律动,唤醒童心世界的文学艺术,引导学生走进语文世界,触摸字、词、句的“温度”,感知优秀文章的神韵,领略文学殿堂的浩瀚。
一、绘声绘色,绘出童趣
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会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在对阅读发生兴趣的同时,不断增加识字量,不断丰富个人的认知与经验,为后续的良好阅读习惯奠定扎实基础。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绘本教学就是为低年级学生“量身打造”的,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性差、集中时间短暂、识字量有限。作为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绘本,文图结合,图文并茂,其设计的字体大小、样式充满卡通趣味,有清晰的图画,形式有趣,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受小学生的钟爱,绘本阅读成为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童”化,语调语色多变灵活,要从儿童的视角对内容进行绘声绘色的解读,加上丰富的肢体动作,将学生带入绘本故事的世界。引导学生融入表演之中,童言童语,童心共振,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内涵。例如,在教学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教师让学生扮演约瑟和爷爷,根据绘本讲述的故事进展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相应地从动作、表情、说话上进行练习。如就“第二天,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学”这一场景,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一下,此时的约瑟走进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他时,会是怎样的表情,而约瑟脸上写滿了怎样的表情,当然,学生很快就给出了答案——自豪与开心。不仅通过表演,引导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故事,教师还让学生画出自己眼中约瑟和爷爷的样子,这样的教学更为自由轻松,更为灵动有趣。
二、以问带学,会认会写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不能因为小学生认知水平低、识字量少、生活经验不丰富就代替学生去思考、去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主体性的激发是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点拨学生,引导学生随着课堂环节的变换而不断调动思维,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则成为教师不断实践探究的教学策略。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激发学生好奇心,问题是最好的导火索,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下,产生解答和探究的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不断迁移新旧知识,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例如,在教学《少年王冕》时,教师并没有单刀直入地讲述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而是巧妙地由《儒林外史》这本书引出课堂所学的主要人物——王冕。“同学们听过《儒林外史》吗?”(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听过)学生心下产生疑问,为什么教师要说这样一本书呢?为了解开学生的心结,教师介绍了该书的作者——清代吴敬梓,作者运用白话和讽刺手法,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即将要学的少年王冕便是这部长篇小说中的一个故事,教师话锋一转,提出问题,“而在这篇故事中,究竟有没有讽刺味道,通过作者的故事讲述你读出的是什么?”教师由问题带动学生自主地去学,去探究和发现,从而认识和了解阅读文章的内容,同时,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可以说,这篇阅读文章教师尽量多地用提问引导学生,通过精心打磨语言,授予学生实实在在的“干货”,让学生能够顺藤摸瓜,锻炼思维能力,进行语言运用实践,获得文章的真正内涵和思想启迪。
三、走心入境,得意得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成为教师最为青睐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语言情境、多媒体创设情境、生活情境、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情境等,引发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触发情感,引发共鸣,从而更为深入地去理解、感悟、体会、鉴赏文本的生命脉络和主旨。可以说,教师需要走心教学,才能够带着学生入境入情,走入到阅读文本的世界中,体味诗意,咀嚼深情,例如《春夜喜雨》,教师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场春雨之后万物清新之态,有雨露未干的娇嫩鲜花,有翠绿的杨柳,美丽的自然景象令人赏心悦目。教师顺势问学生,“一夜春雨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纷纷说,“欢喜。”就此,直指全诗诗眼“喜”字,引导学生去感受诗人杜甫的情怀,引领学生深层次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整个教学情境,教师借助直观形象的雨后之景拨动学生的心弦,紧紧抓牢“言意共生”语文教学的缰绳,让学生从中“得意”,并通过诵读全诗而“得文”,再从不断品味诗意中“生意”,最后形成潜心思考,个性而又富有智慧地解读诗歌并大胆阐述见解的“生言”。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学,采取精准的教学手段,让整个课堂或趣味盎然,或诗意流淌,可以穿越古代,也可以跨越中外,不断冲击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的思维更为灵动,更富有智慧,整个课堂也充满了活力。
编辑 郝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