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英 冯玉梅
摘 要:残疾儿童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身体上或者是智力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残疾,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不及正常儿童,但是他们享有的权利是与正常儿童一样的,他们也应该享有正当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而“送教上门”就是这样一种新颖的、能够保障残疾儿童享受教育权利的重要安置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残疾儿童的入学率,那么,就对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相关情况做一探讨。
关键词: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研究
重度残疾儿童指的是身体或者是智力方面存在严重残疾疾病的儿童,这些儿童正处在上学的年龄,但是由于本身存在残疾,通常普通学校是不收这些孩子的,因此很难入学,很难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送教上门”活动给这些残疾儿童提供了很好的就学平台,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充分体现了政府相关部门对特殊教育的关心与帮助,很好地推动了特殊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为“送教上门”工作的持续开展指明了方向[1]。
教育部、中国残联等7部委颁布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在这个文件中就提出:要想方设法不断加快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在省残联领导的亲自带领下,我省在今年开展了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活动进行分析探讨。
一、送教上门的主要工作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更好地实施“送教上门”工作,教育局相关人员成立了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组成成员为: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组成为有关科室、学校的负责同志,这样领导层形成了具有层次性的组织,能够很好地组织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同时工作小组都设有办公室,可以对相关工作进行组织规划,促进“送教上门”活动的顺利进行。
2.提高认识,认真摸排
首先,明确送教服务对象,要选择那些6~14周岁身患重度残疾,基本可以接受教育但是无法去学校正常上学的儿童。其次,要明确制定送教服务原则,送教活动工作基于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进行。然后,送教服务活动中,要求每所学校联系并负责一名残疾儿童,将送教教师进行分组,每组大约2~3名教師,共分2~3组。最后,实施送教活动,教师按照要求进行“一对一”送教服务,帮助残疾儿童学习知识。
3.选好试点,积累经验
自从“送教上门”活动开展以来,和县残联一起,确定了首批帮扶对象。在送教服务活动的实施中,选派县实验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要求每周三次送教上门,每次教学三课时。确定进行送教服务的教师要重视这项工作,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认真仔细备课并实施教学,脚踏实地,切实为残疾儿童上好每一节课。本地区特殊教育学校领导都十分重视送教活动,副校长和几位老师都积极加入到帮扶工作中。“送教上门”工作经过各方面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取得了显著效果,受到了家长与政府相关领导的表扬。
二、送教上门还需要作出的努力
1.增加试点,扩大工作范围
我们刚开始的试点工作做得很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在试点的基础上,本学期又在一些乡镇各增加了一个试点,全县“送教上门”教学点显著增多,我们的工作范围也不断地扩大了,这样我们的工作经验越来越多,有利于工作更深入的推广。
2.全面推进,因人施教
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认真监督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要确保每星期进行三次送教服务,每次教学三课时。认真做好帮扶工作的考核、评价。选派的送教老师应事先对服务对象也就是自己所教的残疾儿童的基本状况有清楚的了解,如分析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基于此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并不断摸索适合残疾儿童学习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对儿童的教学效果。
3.推广经验,不断提升
新的学期我们建立了更多的帮扶点,增加了更多的帮扶对象,同时吸取教学经验,完善并规范送教服务工作,积极改进使送教质量与效率得到提高。教育局将组织专门的检查小组,不定时检查工作的效果,以不断完善“送教上门”的开展。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加强对送教活动的宣传,使社会和残疾儿童家庭明白送教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坚持自愿原则,如果残疾儿童家庭不愿意接受送教服务,那么就不可强求。在送教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离不开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家庭的大力支持和理解,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不断推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
总之,经过试点后,我们看见了残疾人教育的曙光,而“送教上门”就是通往光明的途径,因此,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努力,发现问题,克服阻碍,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使“送教上门”工作顺利进行,促进全县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艳.基于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研究[J].雪莲,2015(27):112.
[2]以琴.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探析[J].文学教育(上),2016(4):154-155.
注:“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716)。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