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俊
毕飞宇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学立场和语言风格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哺乳期的女人》获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在毕飞宇的作品中,尽管没有一篇关于写作理论的文章,但在他的散文、对话、访谈中,闪烁着他对写作的真知灼见。这些朴素而深刻的写作经验,能够给当下小学作文教学以启示。
一、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表达欲望”
一到寒假和暑假,那块操场和三面围墙就成了我的私人笔记本了。我的手上整天拿着一只粗大的铁钉,那就是我的笔,我用这支笔把能写字的地方全写满了……写满字的空间实在是妙不可言,看上去太关。我真想说,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像样的作家了。
——毕飞宇《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
这是毕飞宇经历的作文起步练习。当初那些带着兴奋与自豪所书写出来的“作品”,也许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甚至“狗屁不通”的词句,但毕飞宇依然认为那是“最为珍贵的语文课”,它的最大价值和深远影响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一个孩子的表达欲望。
表达欲望,近乎本能。“一个人不管多大岁数,从事什么工作,都有表达的欲望。”可具体到作文上,孩子们为什么畏畏缩缩,欲说还休?毕飞宇一语道破:“他们害怕作文,骨子里是害怕表达的方式不符合别人的要求。”“害怕作文,其实是童言有忌。”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从成人角度出发,对学生作文提出种种要求,如体现高尚的情操,展现美好的情感……于是,学生习作的原野上,竖起一块又一块“禁止入内(立意不高)”的指示牌。沿着这些指示牌,学生写作不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甚至战战兢兢、如临深渊。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表达的欲望,渐渐地竟不知如何为文。
可以说,丧失表达欲望是作文教学中最可怕也最严重的事。因此,破除禁忌以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是作文教学的第一大工程。毕飞宇建议:“所有的小学都应当有一块长长的墙面,这块墙面不是用于张贴三好学生的先进事迹的,而是在语文课的‘规定动作之外,让我们的孩子们有一个炫耀他们的‘自选动作的地方。它的意义在于,孩子们可以在这个地方懂得,顺利地表达自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是一件让自己的内心多么舒展的事。”
当然,比“墙面”更为重要的是隐藏于“墙面”之后的人的真心交流与真诚欣赏。只有“真心”与“真诚”,才能换得孩子的“无忌童言”。笔者布置半命题作文“__的感觉真好”,一个孩子的题目居然是“大便的感觉真好”。若在以前,我一定会斥其“恶搞文字”,令其换题重写。而当我摆正心态,以一副虔敬的姿态倾听学生,我听到的是久违的“天籁童音”。
大便的感觉真好
李盛霖
“咕咕……”肚子有力地叫着,因为我要大便!
我以每秒10米的速度飞快地向家跑去,我的屁屁正艰难地守着“最后一道防线”。终于到家门口了,我摸摸左口袋,摸摸右口袋,一件很不幸的事发生了——没带钥匙!我只好打电话给奶奶了。
“嘀……嘀……对不起,您拔打的用户暂时无人接听,请您稍后再拨!”关键时刻,奶奶竞然掉链子。我挂掉电话,双手捂着肚子。完了,屁屁快守不住了,怎么办!
咦,奶奶经常把钥匙放在窗户上的,看看有没有。哇!果然!我立马拿起钥匙打开了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厕所。
我拉下裤子,坐在马桶上。突然,屁屁像关不住的水龙头,哗哗哗的。
大便完了,真爽!此时用文字和语言都已经无法形容了!
童言无忌,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就是最值得欣赏的文字。读完这篇短之又短的作文,我毫不吝惜赞美之词:
这是一段常人避之不及、弃之不顾的材料,盛霖将之捡起来,偏要玩出新花样。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要想将这“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一块顽石点成真金,确实需要点儿真功夫。盛霖的真功夫表现在:1.正面写,能写出什么呢?于是,他用了一个相当偷懒也相当高明的手法,那就是始终避开真正的写作对象,一而再再而三地将写作重点前移,不断地蓄势,再蓄势。最终,势成了,他又老老实实地一笔带过,戛然而止。留下的,只是读者的想象。与其说我们在阅读盛霖,不如说盛霖始终在唤醒我们的回忆,调动我们的生活经验,让我们阅读自己,感觉自己。2.他知道写这类题材,需要超越日常经验中的它。盛霖用“幽默”这一添加剂,调和了文章的气味,使它变得可爱起来:一波三折的情节,使文章顿生妙趣。双音词“屁屁”艰难地守着“最后一道防线”……让人不由得还想读第二遍。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而言,保护他们的表达欲望,只需耐心倾听,即时放大他们鲜活的童言。久而久之,他们表达的欲望就会像春天里的野草野花,蓬蓬勃勃,漫山遍野。
二、作文评改,最切实的是“一场对话”
我不记得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了,父亲让我把一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是关于地主欺压小孩子的故事。我还记得,“大雪纷飞”“寒风呼啸”这些词都用上了,这些词在一个乡下孩子的作文里已经是很高级的词了。我写道,孩子的身上“一件衣服都没有”。父亲说:“怎么可能‘一件衣服都没有呢?”我说:“地主剥削农民,农民很穷,哪里有钱买衣服呢?”父亲说:“再怎么样也不能‘一件衣服都没有,孩子会冻死的。”父亲在评改作文的时候极其霸道,他红色的笔迹不停地在作业本上划拉,也就是删。_篇作文几乎都被划光了,全删了,连“寒风呼啸”“大雪纷飞”都删了。
——毕飞宇张莉《真实的边界》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作文教学最为日常的工作。很多教师擅长在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添加一些好句使其形象生动,更换几个新词使其准确传神。他们尤其喜欢在成语下方加画波浪线,以表示由衷的欣赏。这种添枝加叶迷恋成语的评改方式,对提高学生写作有_定的帮助。但长此以往,势必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形成阻碍。
毕飞宇很幸运地遇到他父親这样一位高明的语文老师。endprint
首先,他以一种对话的方式,将还不够成熟的小作者与富有写作经验的大读者置于同一空间,面对面地交流、指点。这种交流,尽管三言两语,但能让毕飞宇即刻明白——写作必须面对事实,必须让你笔下的故事真实起来,而不是想当然地虚构。虚构不是虚假,它必须保证作文内在的真实。
当初,如果毕飞宇的父亲图省事,随手将“一件衣服都没有”改成“只有一件衣服”,而没有这番对话,那么,毕飞宇对写作的理解与认识也许会落入窠臼。所以,作文评改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在纸上“想当然”——学生想当然地写,老师想当然地改,师生之间缺少必要而融洽的对话,作文就会出现很多无法避免的误改误判。
一次,二年级语文测试卷上有一道写话题:“妇女节到了。请你写一张贺卡送给妈妈。”十之八九的孩子写了“妈妈,祝你妇女节快乐”。而有一个孩子写了这样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话:
亲爱的妈妈:
我爱您。就是您死了,我也会记得您。
刘云龙
3月8日
或许我有充分的理由,判定这是一则极不规范的写话。但毕飞宇的父亲提醒了我,得去问一问孩子:“为什么在这个节日,突然想到妈妈会死呢?”孩子说:“早上上学时,妈妈说的。”我又问孩子的妈妈:“今天,看到这样的贺卡,你觉得意外吗?”孩子妈妈道出了孩子真实的内心,原来,这个年段的孩子,凡事总黏着妈妈,书包要妈妈收拾,鞋带要妈妈系。妈妈欲使其尽早独立,发火道:“要是妈妈死了,你怎么办?”孩子合泪恳求:“妈妈别死,我自己系鞋带。”就在这样的早晨,这样一个内心敏锐的孩子,正好遇上写贺卡给妈妈的表达机会,于是,他把内心涌动着的对妈妈的复杂情感,直白地表达出来。这样的表达对孩子来说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不吐不快的。如此表达,对此时此刻的“这一个”孩子而言,不存在所谓的“不规范”。我们要说的,是告诉孩子:妈妈不会死的,妈妈很爱你,妈妈跟你开玩笑呢。所以,有了充分的对话,我们才可以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的言语表达,作文评改也才能真正做到目中有人。
其次,毕飞宇的父亲通过狠心的“删”,迫使毕飞宇认识到依仗成语来讨得高分是行不通的,写作必须表达自己真切的感受,选用自己有感觉的词语,从而提供给读者一种自我而独特的表达。如果毕飞宇的父亲也给“寒风呼啸”画上波浪线,日后毕飞宇的文学语言将是另一番模样。
执教毕业班,我要求学生写写毕业前夕的生活及感受。很多学生使用“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等成语开头。我说:“‘岁月如梭是古人对时间的感受。现在的你们都不知道‘梭为何物,怎么能随便使用它呢?”我要求学生去掉这些用得烂熟的成语,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快,那胜过古老成语的童言,一句句生机勃勃、别具一格:
考试前,时间是魔鬼,不停地追逐着我。我只能跑在它前面,才能免灾。(朱俊兵)
真希望能有一种爬行缓慢的乌龟替代时间老人,让时间的脚步慢些,再慢些,让屈指可数的日子变得长些。(刘华)
现在的时间密不透风,老师们分秒必争,见缝插针。就在这针尖大的空间里,我们还是留出一点时间,来完成“同学录”这个秘密任务。(林小强)
这些语言,离学生的心灵最近,它们保持着一种自由、天真、无拘的想象,是一种极为可贵的原生态语言。诚然,成语是一种简洁、凝练、意蕴丰富的表达。但任何表达都应当触及内心,这是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而词语与内心分道扬镳的表达是要不得的。
三、作文能力,最核心的是流水一般的耐心
有人问我,如何成为一个作家。我说,坚持写三十年,不要停止。
我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我最大的、最可以信赖的才华是耐心。在水上行路的人都有流水一般的耐心。水从来都不着急,它们手拉着手,从天的尽头一直到另一个尽头。
——毕飞宇《水上行路》
写作,说到底有点像农业。面对土地与种子,除了勤恳劳作,农民最需要的其实就是耐心。缺乏耐心,揠苗助长,于庄稼无益,于写作亦无益。毕飞宇的童年与少年是在“等待”中度过的——“过年要等,吃肉要等,看露天电影要等……在大部分时候,你其实又等不到。”在等待的过程中,毕飞宇的内心倍受折磨,同时他“内心的内容在疯狂地生长”,每一天看似空虚,却又无比充实。那个年代很多人的文学启蒙就是“听说书”,而说书最让人揪心的一句话莫过于“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为了这个“下回”,听者常常坐立不安,心里头不断地对人物进行反刍回味、想象憧憬。
而时至当下,速度就是效益。插播广告,我们可以遥控换台;剧情缓滞,我们可以直接快进。于是,所有的期待都是举手之劳,所有的获得都是轻而易举。“等待”没有了内容,“耐心”也就显得内存不足。这种不足,在孩子身上表现为观察浮光掠影,描写粗枝大叶,讲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毕飞宇在《九月的云》中,写他们的童年趣事——“齐刷刷地端坐在桥上、墙头、草垛旁、河边,对着遥远的西方,看,一看就是老半天。”他们看什么呢?“因为没有风,那些一大堆一大堆的云朵几乎就不动,或者说静中有动。它们孤零零的,漂浮在瓦蓝瓦蓝的背景上,你需要花上很大的耐心才能目睹到它的微妙变化。”“乡下的孩子看天上的云,怀揣的是一颗逛动物园的心。看了骆驼再看马,看了猴子再看熊,这多好哇。”
可以说,耐心养成了毕飞宇“凝视”的习惯。这是一种成熟的观察态度,它使万物变成可以被心灵吸收,可以被文字描绘得生动形象。所以,毕飞宇一再强调:“我最大的才华就是耐心。我的心是静的。当我的心静到一定的程度,一些事情必然就发生了。”
春节过后,我让学生写关于“吃瓜子”的片段。学生写得艰难且言之无味。我买来瓜子,请学生放慢速度,耐下心来嗑一会儿瓜子,为写作找找感觉。其后,学生的描写也有点样子:
我用左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将瓜子拿起来,放到我锋利如刀的牙齿间,牙齿轻轻一合,“咔”,瓜子壳裂开,瓜子仁露了出来,舌头将其一卷,瓜子壳成了没用的皮囊,扔了。(赵诚凤)
我又用右手拿起一个瓜子,往嘴里一扔,瓜子瞬间到了我的嘴里,再用主将大门牙“咔咔”一咬,瓜仁便到了舌头上,而瓜子的壳一吐出来自然是湿嗒嗒的。当然,吃到坏瓜子也是常有的事儿。当坏瓜子被咬开,哎呀妈呀,苦死了,迅速将瓜子壳带瓜子仁一口吐出,嘴里还苦了吧唧的。(李有银)
耐心是一种投入,是一种寻根究底,不弄清楚决不下笔的劲头。它最终表现在文字里,是一种自信真诚而又深邃渊博的独特风采。介绍木匠的文章里、毕飞宇这样写道:
倒下去的那棵树被它的主人砍去了枝丫,最后,只留下光秃禿的主干。这个主干被称作“材”,长大成材的“材”。把“材”破开,那就是“料”。所谓“材料”,所谓“是块材料”,指的就是它了。
如果你直而长,你就可以做“梁”,如果你又直又粗又长,你就可以做柱子,也就是“栋”。“栋梁之材”可是一个最高的评价,一般的人得不到的。
仅仅几行文字中,我们不难感受毕飞宇慢条斯理的叙述口吻,一副放下一切,与你娓娓而谈的姿态。他以超凡的耐心,以对每一个字的深入剖析,取代了笼而统之的介绍。这样的耐心,是可敬的,也是可学的。前一段时间,雾霾来袭,我让学生试着以毕飞宇的耐心,写写雾霾。学生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耐心地等待灵感之光的照耀。他们写道:
如果说在雾中,仿佛置身仙境,那么,在霾中就如同身陷地狱。它们本是同根生,可本质却天壤之别。当它们相遇,纯洁的雾也就近墨者黑了。(赵启航)
“霾”其实是埋伏在雾里的一群恐怖分子,它们一个个面引争狞,像豹子一样凶猛,像狐狸一样狡猾,还用雾兄弟做假面具,入侵我们的身体,实施它们的恐怖计划。(赵诗雨)
耐心是一种才华,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德。培养孩子写作的耐心,也就是在培养健全的人。反过来说,当我们帮孩子养成耐心的习惯,他们做每一件小事都能有始有终,有条有理,那么他们作文水平的提升将如水漫过平地一样自然而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