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智
老娘离开我们已近三周年了。
老娘虽未吃斋念佛,但她心地善良,性格开朗。村里无依无靠的老人,以现在的说法那就是“空巢老人”。有时见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久病缠身,面无血色;有的气喘吁吁,行动不便,娘热情地嘘寒问暖。言谈中,发现个别老人有厌世情绪,便循循善诱地开导,苦口婆心地劝说,直到老人放弃轻生念头,这才放心地、微笑着离开。
当时,我有些不理解,他们与我们非亲非故,想不通老娘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有些人眼里他們早已是村里的拖累,是被人们遗忘、被社会抛弃的人群。但当听到众人对老娘的评价,听到他们对老娘的感激,才终于明白。老娘的口碑很好,德高望重,四邻八乡都很敬重她。记忆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深深地刻入我幼小的心灵,至今记忆犹新。
一个初冬的早晨,老娘到河边的水井里挑水。远远望见河边一群人正围观着什么,并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原来是一个大腹便便的孕妇,躺在河边草地上,蓬头垢面,奄奄一息。老娘将她扶起,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把她抬回家。老娘盛了一碗刚煮好的野菜粥,一口一口喂她。渐渐地她醒了,嘴唇抽搐着喃喃地述说着。丈夫出门想找点粮食,备她分娩后坐月子,出门几天不见回来。她既担心,又着急,便在河边等待丈夫回来。她精神恍惚地呢喃着:“俺还活着?夜来下晚俺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为了腹中胎儿,她活下来啦!这是母爱的支撑,使她顽强地战胜了饥饿,战胜了严寒!求生的欲望是强烈的,求生的力量是无穷的!几天后,她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儿子——小栓子。
小栓子该上学了,身上连一件遮体保暖,能走出家门的衣裳都没有。在那衣不御寒,食不果腹,生活极度困难的年代,老娘作为她的邻居,也只能找几件旧衣服送她,她却十分感激。深秋时节,天气渐凉,老娘正牵挂。一天,小栓子的妈妈兴奋又腼腆地告诉老娘,她的远方亲戚给寄来了衣服包裹,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她慢条斯理地,嘴里振振有词:“俺头天做了一个梦,把一匹高头大马牵进了俺家的马棚里……这就叫驴是鬼,马是信,梦见骡子出大殡。”她红着脸低着头,那种满足与幸福,全写在脸上了。
有时,甚至一句玩笑,也能帮助、挽救一个人。老娘见一位老人,整天坐在井边的石头上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凝视着野草丛生、通往他村的小路。老人膝下无子,他是在等待女儿回来,见最后一面。老娘并未开门见山地开导说教,而是与他唠家常。老人的戒备心理渐渐消失,终于道出了久久难以排解的困惑、疑团:“俺养了四个闺女,一个个长大都走了,现在俺老了,跟前连一个端汤送水的都没有啊……哎,养闺女都是给人家预备的啊!”老娘面带微笑不慌不忙地说:“可不,养闺女都是给人家预备的,当初恁丈母不也给恁预备了个闺女!?”老人迟疑了片刻,哈哈大笑着回家了。
老娘做过多年调解,时常有人到家里哭诉,甚至一大早就登门。看他们痛不欲生的表情,撕心裂肺的哭诉,我总觉得很棘手,但经老娘苦口婆心的劝解,真真假假的说教,最后又总是破涕为笑,欣慰而归了。
记得一次一对年轻夫妻打架,束手无策的公婆抱着不满周岁的小孙孙来到我家,求老娘帮忙。她简短听完老人的哭诉,意识到情况紧急,他们的儿媳向南边水库方向冲去,怕一时想不开做出傻事,留下终生遗憾。老娘不知哪里来的力气,抱起小孙子冲出家门,边跑边呼救人。在众人的“围追堵截”下,千钧一发之际,痛不欲生的媳妇看到老娘怀里的孩子,如梦初醒……她慌慌张张从老娘手里接过孩子,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失声痛哭。闻讯赶到的丈夫大惊失色,双双跪地谢老娘的救命之恩。
老娘没进过学堂,只是在识字扫盲班认过一些简单、常用的汉字,这是她一生的遗憾。当她连一封儿女的书信也无法阅读,更谈不上回信时,万事不愿求人的老娘,也总是面带尴尬、无奈和惋惜。这时她也总是不失时机地说教一番:“人活在世上,不识字等于睁眼瞎,没有文化就是半痴傻啊!你们一定不能像我这样活着。”什么远大理想、报效国家的字眼没有涉及,但从她的话语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哲理,处事为人的道理。
老娘一生要强,有她参与的工程项目,不但场面气氛活跃,进度快,而且成功率极高。大跃进年代,县里组织修筑跃进渠,上千人的工地上:红旗招展,热火朝天。上级领导的一声令下似平地一声春雷:……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时间非常紧迫,容不得我们精雕细琢;容不得我们三思而后行;更容不得返工,推倒重来。我们必须在洪峰到来之前,全部完工!之后的一段日子,加班加点习以为常,有时甚至夜晚加班。大家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我带着三岁的弟弟,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
当时机械化程度很差,绝大部分工序全凭人力。年近四十的老娘,又是小脚,整天肩挑背扛,泥里来水里去……凭着一腔热血。看了她的劳动强度,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领导竖起了大拇指,年轻人也瞠目结舌,赞叹不已。
水渠全线贯通,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为了鼓励大家的劳动积极性,在工地现场评选出一、二、三等劳动模范。老娘是当之无愧的一等劳动模范。颁奖会场阵阵响起雷鸣般掌声,老娘胸前戴着大红花,双手把奖品高高举起,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下领奖台。我为老娘而骄傲、自豪!
晚年的老娘更加豁达开朗,谈笑风生。怹把一切看得很淡,她从不讲究长辈尊严,与小辈们打成一片,但儿女子孙多是敬畏、亲近、尊重。一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老娘,到了晚年更加眷恋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这片热土!年近八旬高龄的老娘,坐着弟弟的农用车进山摘苹果,下山楂……看着漫山遍野红彤彤、黄澄澄硕果累累的果园,老娘陶醉其中,什么辛苦、劳累早已荡然无存了。
老娘亲,我们想您啊……
责任编辑:曹景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