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中学 辽宁大连 116299)
文化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人们没有了灵魂,将会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而初中阶段正是一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传统的学习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全面发展。[1]
农村的语文教学由于环境落后,只能让学生“咬文嚼字”,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无法利用丰富的题材进行全面掌握所学知识。例如书本中出现的古诗词,或许许多老师也不能完全的概括出它的由来,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能依据教案上的讲解照搬给学生,以至于许多学生从初中阶段就开始厌恶古诗词。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不尊重,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利用单刀直入的学习方法,不讲究文章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只会让弊大于利。
有些农村地区只是教学设备简陋,而大部分地区的教学团队是非常匮乏的,一名老师有时会带许多班级,根本无暇顾及课堂上的内容是否学生能够全部吸收。没有对学生有很好的教学规划,即使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师资资源的缺乏,好多学生就会选择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导致文化程度只停留在了初中。[2]
很多农村老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对于教学而言或许就是一项任务。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没有树立正确的态度,日积月累也会产生厌倦心理。学生将会把各种陋习带到课堂中,出现上课交头接耳、迟到、睡觉、玩手机等各种现象,而作为老师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管教,放任自由,就会使学生自由散漫、陋习严重、乃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的教学经验不足,自己的主观意识太强,无法提高课堂的效率,无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堂本可以轻松完成的课程中,老师却把严肃的气氛带到课堂中,不仅浪费了有效的教学资源,还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把许多语文教材中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单一化,生硬的讲解自己的主观意识,使学生片面得理解所学知识,学习效率逐渐降低。
从生硬无味的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厌恶心理进一步增强,还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样的老师只会吃力不讨好,还完成不了自己的教学目的,只会“两败俱伤”。陈旧死板的教学方式只会逐渐拉大城乡之间学生的教育差距,让学生和家长对此都感到排斥,从而否定农村教育。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型阶段,对事物的好奇心也会非常强烈。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懵懂时期的他们顺利走过这一阶段。无论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也要一视同仁,不能偏袒个别学生。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必要时候可以放学后给那些成绩差的孩子补习。
利用多媒体的多元化教育,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多媒体的图文知识与课本上的内容相互结合起来,设计一堂非常精彩的语文课堂,巧妙灵活的运用生动的讲解技巧,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互联网自己搜查有关于下一篇要学习文章的相关自资料,做到自己动手实践。并且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相关内容,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作为老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强个人能力,在有效的时间内调动有效的工作效率。充分了解课本上的内容,拓展课本外的相关知识,把丰富、生动的教学理念带到课堂当中,并且能够融会贯通。将自己心中所想用学生易懂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与学生通力合作来完成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还要多多支持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气息。
调动起来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让大部分人不在成为“文盲”。首先要从心理引导学生,不再认为学习语文就是无用功,只要认识几个常见的字就可以走上社会。因为语文不仅是解读识字,更包含了一个人的内涵和素养,所以简单的解读识字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写作能力,可以设定某一堂课中,让学生轮流当老师来讲解课堂内容,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讲解课程内容。可以适当的让学生在周末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生活故事,写成日记或者故事类型的作文,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习惯,不在为每次写作文时而感到头疼、煎熬。[3]
人类文明前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短反思的过程。老师要不断引荐前人的观念,也要结合未来的科技发展,使初中的语文课堂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就需要广大教育从事者从根本做起,也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引进全新的硬件设施,让学生不在感到学习“困难” 。
[1]黄德茂. 农村初中语文微作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华夏教师,2016,(12)∶25-26.
[2]赵晓芳.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教学策略[J]. 中外企业家,2017,(06)∶202.
[3]何莉莉. 农村初中写字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