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县中等职业学校 广东肇庆 526000)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最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课间活动形式,是体育组织形式的创新发展。课间体育活动的特点是灵活性好、活动内容和种类较多、互动的形式灵活,学生具有自主选择性。所以其开展能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要求,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重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身心素养。[1]
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便是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必修的课程。其重要任务便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思想,让学生重视身体健康。向学生传授良好的健康知识与体育知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能够正确地开展体育锻炼。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以健康的人生观展开学习和生活。让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理健康适应社会需要。传统两操对于这样的要求很难完成,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便能成为了必然。在大课间当中,学生将会有效地开展体育锻炼,能够在相对充足的时间当中选择一些以往难以开展的体育运动。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从而更加主动地开展锻炼,提高个人身体素质。[2]
中职院校在大课间活动时,应当采用积极的方式进行引导,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将体育运动做为最基本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运动的过程中对成功进行体验。要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走出校门之后能够保持笑容,能够在工作或者创业当中表现出更加坚毅的一面,能够更加灵活地面对社会竞争。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加强对职业素养的锻炼,要从责任心的培养做起。例如:课间篮球对抗比赛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对抗活动,期间学生为了班级荣誉,在活动中不断地优化对抗技巧,这也是学生团队责任意识提升的有效培养途径。[3]
中职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设时,为能让开设的效果更好,体育锻炼的时间可以由原来的10分钟延长到20分钟,上、下午个安排一次,从而实现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有效地锻炼身体,能够避免集中活动所带来的身体疲累。[4]
中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可以安排做广播体操,还可通过开展竞技体育项目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羽毛球或者跑步等项目的锻炼;可以开展民族传统运动的锻炼,例如武术等;可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例如陀螺、空竹等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健美操、韵律操等等进行锻炼。很多学生并不喜欢竞技类的运动,而对于一些益智类游戏更加感兴趣。有些学生并不想要在大课间进行大量的运动,而想要休息一下缓解精神上的疲乏。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学校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当中应当在积极组织学生的同时,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安排。例如,学校可以统一组织上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而将下午的活动时间让学生自行安排。这样便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活动当中选择自己最为感兴趣的运动,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效率。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选择合适自己的项目,使学生能在课间活动中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身体,也能通过活动放松身心。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进行身体的放松,所以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活动更具有丰富性,以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其一,在形式上做到先合后分。先要求学生做集体操,由于中职学生的自控能力偏低,若不做强制要求,有的学生很懒惰,在课间操时间内不愿意参与活动,会躲在教室不出来或者在校园的某个角落休息,所以强制性的集体活动不可或缺;其二,自主编创。中职学生具有独立的思想,很多学生追求“个性”,中职院校可以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编创一些舞蹈,或者创新一些特色体育活动,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得到更好的发挥。其三,项目轮换活动。中职学生的课间操活动要多种活动形式并举,需要各类体育项目轮换开展,这样才能让身体的各项机能得到较好的训练,也能让学生的兴趣更具有广泛性。其四,主题活动开设。就以某个项目为主体,中职院校可以定期开展竞技体育比赛,譬如羽毛球比赛、毽球比赛、篮球比赛项目,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进而养成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好习惯。[5]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针对所有的学生,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体质,保障工作能力。大课间活动是要体现全体性,而师生的共同参与,能让师生在课下有良好的沟通,进而能深化师生情感。通过体育教育,学生个体将会实现社会化,在学习当中逐渐学会合作与帮助他人,掌握更强的交流能力。大课间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运动项目的选择,合理安排运动强度,防止由于运动量过大而导致学生疲劳损伤,防止由于运动量不足而导致学生的运动缺乏有效性。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能在集体项目参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譬如在毽球运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学生在几次活动完成后能了解自己特点,知道自己适合防守还是适合进攻,自动的找好自己的位置,为团队的胜利尽一份力。
大课间体育活动主要是以“课间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内容,既将课间活动看成是课程教学的载体,能在体现课程教学综合性特点的前提下,实现课间操的操作性。并让学生在课间操活动期间,放松自己的心态,锻炼自己的身体,进而能拥有强健的体魄参与未来的职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