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 山东淄博 255100)
物理是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大量的物理现象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天上的流星,柏油路上的汽车,河上的小船,这些都蕴含了丰富的物理信息。在生活中,我们不自觉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我们自己解决不了时,还可以求助他人,或者从网上寻找解决办法,而所有的这些又是新物理知识的再现。初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阶段,由于阅历和认知上的不足,学习物理尚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或者建构合适的“支架”,将更具亲合力,更通俗易懂生活知识和生活体验带进来,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从而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1]
物理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物理则是理论教条。物理理论本身是抽象的,如果将理论知识直接灌输而不加以适宜的方式,学生既得不到良好的学习体验,又无法将知识沉淀为自有知识,对学生身心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为:一是现行教学模式较多弊端。一些学校将“升学率”视为生命线,教师们过度压榨学生时间,课堂上讲大量知识点,课下布置各种作业,学生们疲于应付。学生优劣只有一个评价标准,就是考试成绩,如此造成了一个个学习机器。课堂上讲的内容必然是考试重点,非重点便一笔带过,紧凑的一节课学生看似满载而归,实际上学生的个性完全被埋没了。二是就物理学科本身而言,无外乎育人的价值,即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学习物理,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连,实质上就是回物理本源,正是如此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受所学知识与学生所处环境贴近程度的影响。物理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被他们接受,所以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海洋中去探索,去求知和发现。比如,在学习压强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做钉钉子的实验,拿一个带尖的钉子和一个磨钝的钉子,用锤子将其钉在木板上,感受一下用力的变化。然后让学生们想象一下,生活中都有哪些例子是相似的,自己都做过什么,自己谈谈有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引入压强的概念,为学生们讲解为什么两个钉子用力是不一样的。生活化情境的导入,学生们立刻来了兴趣,本来很抽象的知识,变得似乎不那么抽象了,在进一步思考后,甚至可以举一反三了。一些物理现象就在学生的身边,他们不经意间做过一些事,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但他们不一定知识,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引导,他们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知识自然而然化为已用。
作业是检验学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不是为了占用学生课余时间,而是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更多乐趣。物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课外作业,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惯性以后,让学生体验什么是惯性。当公交车启动的时候,自己会紧紧抓住扶手;当公交车紧急刹车的时候,自己的身体会不自主地向前倾。为什么小汽车很容易就能刹住车,而大货车即便再努力也无法做到立即刹车?这些都涉及到惯性知识,学生在体验后立即明白,原来这就是惯性力。学生体验了物理知识的生活现象后,教师再教就会更加容易。此外,物理实验强调动手能力,要让学生多做生活化物理实验,尤其是一些课外小实验,比如自制小风车、气动船、小台灯、打气筒等,都能很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
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可以让学生绽放愉快的笑容,反之,课堂是枯燥无味的,没有学生愿意发出声音,一节课只有一个声音在律动,显得单调而不和谐。有的教师善于运用方法,学生们喜欢她,愿意上她的课;有的教师古板单调,学生们不冷不热,对她的课同样索然寡味,这便是方法使然。因此,物理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生动、科学,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设置有情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多与他们展开交流和互动,善于缓解紧张气氛,总能把学生低迷的情绪迅速调动起来,让他们其乐无穷,尽享其中。
总之,初中物理学的是基础知识,虽然简单,但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教师要做一名引导者,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善于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善于构建生活“支架”,让他们乐在其中,学习亦生活,生活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