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教育局教研室 山西长治 046000)
一直以来,体育课都是边缘课程,相关教育者、家长甚至学生本身对体育课的认识都很落后、不足。学校领导在安排课程时多数都只关注文化课,忽视体育课的安排,对教学老师和课堂质量更是不从谈起。有的甚至认为体育课就是做做活动,放松玩乐,可有可无。再加上高中学习任务重,课程安排紧张,对于多数非体育特长考生来讲,体育又不是高考考试科目,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安排体育课的难度,认为是否有体育课程无关紧要。这种“边缘化”的教育理念,没有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度去认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就目前而言,体育课一直视为“玩”、“放松”,个别有想法的体育教师也被忽视,一些先进的体育器材和设备都无法得到补充,受种种原因的限制,体育课堂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1]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老师教,学生跟着学习的单向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方式僵化,课堂枯燥,缺乏创新性。使得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特长难以得到开发、发展。同时,多数教学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对如何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还不明确,所教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起来等。这些都与高中的体育教学目标相矛盾,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就会导致学生逐渐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或者只愿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自主锻炼意识淡薄,主动性差,这就失去了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部分较为严格的体育教师,把高中体育课上成了体能课,一上体育课就是高强度的拉练,这让学生非常吃不消,久而久之产生了厌烦的感觉。另外一部分教师因各种原因,体育课往往是让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这同样不能满足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2]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都普遍存在缺乏体育教师、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其岗位职责无法很好的完全匹配,没有做到人事相宜,使得只有教师之名。多数情况下,体育教学既不能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以专业性的知识来引导有体育特长、天赋的学生,发掘自身的潜质。学生基本上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由于教师自身专业性的参差不齐,其教学质量也会有好有坏,使得学生理解不够彻底,也不会主动结合自己的特点发挥专长,因此建设教育人才配置,打造一支专业性的高中体育教师队伍应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就现在的部分学校来看,高中体育教师的来源基本上有两种,一是有其他学校调入的专业体育教师或早年通过公开招考进入的专业体育教师,二是其他专业淘汰下来或是无法承担主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近年来,由于国家对编制的严格管控,导致在招聘新教师时,只能优先主干课等紧缺专业教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需要改变,从事高中体育教学的相关工作者需要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树立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新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学校体育教学的宗旨和目标,把以“体质锻炼”为主的传统理念转变为现代“身心全面发展”的理念,并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此外,高中体育教育应当转变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相互间的鼓励,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强化体育意识。高中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应该贯彻“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要改变以往的以体育锻炼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趣味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形成体育理念。
多年来,高中体育教学基本上都是沿用老师示范、被动教学的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就需要变被动为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相互帮助,协同完成体育任务。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上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借助现代科技,针对学生的素质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和开设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推广“快乐体育”的方式,能够使课程既简单易学又锻炼效果显著。如开展网络自主选课教学等,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体育课程一般以户外活动为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将体育理论知识与户外运动相结合,发挥户外活动的最大效能,使学生们在掌握体育知识的同时锻炼身体,不断提高对体育的兴趣,能够喜于学、乐于学。
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多元化教学改进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为此,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在传统教育的不足中,寻求着力点和突破点,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和潜力。真正实现高中体育课堂的多元化改进,使得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得以改观,推动高中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