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娜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职业中专 辽宁营口 115100)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1]
中等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生产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从学校的教学安排以及学生的学习来说都以专业课和实际操作为主,对语文这一公共基础课的其重视程度远不及专业课。现阶段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静态备课,是指教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教学大纲、学科教材的研究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态的研究与分析,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特征、性格特点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认知和客观的分析,忽视了学生的潜能,及个体间差异。大部分教师只是按照自己对大纲和教材的理解,主观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教案。[2]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毕业生的去向主要在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及行业性。因此,其对于语文教学也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但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大多以应用文讲解为主,没有结合具体的专业方向,缺乏专业特色。
长期以来,中职语文教学考核评价以对语文知识和读写能力的考查为主,以期中期末成绩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然而职专学生毕业面临的是尽快进入岗位角色,他们需要更多的是要学会与人打交道,而重“读写”轻“听说”的语文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参与精神、学习态度等情况的评价考核。
面对中职教育中语文教学现存的问题,结合中职教育语文教师实际,应从对其语文教学就应建立动静结合的全程备课体系;将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辐射到专业、岗位,使其具有职业特色;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对语文学的兴趣,使其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真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增强专业竞争力。
全面备课体系是将静态的备大纲、备教案与动态的“备学生”结合起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一种‘刺激’过程。教学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准备状态,应以学生的准备状态作为出发点的。[3]
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兴趣,而要想引起学生兴趣,教学内容本身必须具有魅力,才能使其乐于学,进而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实现教育内容“专业化”,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科学制订专业的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之上,应注重表达能力和普通话训练,同时应注重专业写作能力的培养,加入对工作记录、情况说明、计划总结等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
(2)模拟专业与岗位的实况,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模拟专业情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应变能力,同时增强了其职业意识,切实提高听说能力。
(3)开展竞赛活动。通过开展如 阅读、演讲、辩论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的爱上语文,进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考核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4]教学考核应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根据课程目标,变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为分层次、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完善语文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1)建立全过程考核
全过程考核体系,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能力进行评价的考核体系,除了基础性要求,应将学习态度、任务完成度、第二课堂参与度等诸多因素列入考核范围。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过程,肯定学生的努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切实增强语文学习能力。
(2)建立层级式考核
学生语文能力考核体系要以实用有效为原则,将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及参加语文活动成绩相结合,分层次的进行考核。将上述成绩量化为三个等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考核内容,让学生对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充满希望,循序渐进的获得自信、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3)建立语文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中职语文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学评价考核的独特性,其对各专业考核的应在基本读写能力的考核的基础上,注重听说能力及学习态度、作业,第二课堂参与等方面的评价考核。
本文通过对中职语文教育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的研究,发现中职语文教育存在着以教师为绝对中心的静态备课;语文教学缺乏特色;考核评价方式局限等问题。笔者结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建立全面备课体系,将大纲教材与学生情况相结合;第二,教学内容“专业化”,通过制定专业教学目标、模拟岗位实况、开展竞赛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情境模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第三,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通过全过程、层级式考核,充分发挥教学考核的导向作用。
中职学校对于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定位在职业能力的提高上,对语文学习能力的缺乏重视,这正需要中职语文教师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让语文教育与职业特色相结合,切实提升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为国家培养出等多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钱和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与潜能素质教育》[J].职教通讯,2012,(36):30-32.
[3]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刘云生.语文有效教学与文学教育探究[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