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平面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分析*

2018-02-23 22:35:49杨玉红
关键词:专科中职院校

杨玉红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 150025)

一、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构建中高职衔接的教育体系,更加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从而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网络平台的建设与使用,平面设计毕业生的需求也是供不应求。它所涵盖的职业范畴包括:商业环境艺术设计、商业展示设计,商业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商业插画、标志设计、企业CI设计、网页设计等。为了能够达到中职学生,高职学生,企业需求三方同时满意,灵活就业的目标,探索一种既适合中职学生又同时适合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变得尤为重要。[1]

二、计算机平面专业在现阶段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1.国外中高职衔接模式基本现状

第一,英国、澳大利亚模式:国家确认职教与普教文凭等值的衔接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国家出台职业资格制度,认可不同层次职业资格与相应普通教育文凭的等值关系,并使二者具有升学与就业的同等效力,职业资格的获得者由此取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第二,德国模式:德国是职业教育的强国,它的双元制教育是教育的亮点。[2]

在德国,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是互通的,也就形成了德国教育体系的交汇融通和相互关联。德国学生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后可直接升入专科高中或职业高校。而那些没有取得中等教育毕业证书的德国学生,还可以采取就读于职业提高学校的方法来取得进入专科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学习资格。

第三,美国模式:美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放在综合高中内来进行,综合高中提供给学生的职业课程是其一大特色,充分体现“普通教育渗透职业教育”的思想,综合高中的学生还可以选修职业课程进行学习,为今后就业或者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模式的特点是中等与专科层次职教大纲或课程呈现一体化,有大纲、课程的衔接保证这两层次职业教育的顺利衔接。

2.国内中高职衔接基本情况

我国中高职衔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有一定发展,但还是存在衔接渠道不畅,规模较小,招生制度不完善,更多的是学制上的衔接、粗放性的衔接,内涵性衔接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等问题。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中高职衔接的模式上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模式:

第一:一贯制模式

即一个高职院校与几个中职学校形成的衔接模式,通常叫五年一贯制,具体可分为“3+2”和“2+3”两种形式,即学生在接受完中等职业教育(3年或2年) 的基础上再接受高职教育(2年或3年),毕业后发给相应的中职和高职文凭。一般情况下,这种模式,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是有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计划的衔接上是有具体规定的。

第二:对口升学模式

即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部分中职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职教育。中职毕业生自由选择报考高职院校,中、高职学校没有合作关系。

第三:直通制模式

是在一所高职院校内部实施的模式。由高职院校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前三年按中专教学计划实施教育,然后按三年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升入专科,再学习两年,完成高职专科学业,考试合格颁发专科毕业证书;

第四:自考衔接模式

自考衔接模式是在校中职或高职学生通过自考衔接获得相应专科或本科学历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中,中职或者高职院校通常与上一级学校或助学园区签订有合作协议,这种模式学生不考文化课,只需考专业课,学生通过中职学习期间获得的技能证或者高职学习获得的学分,免考部分课程。这样,中职学生在获得技能证基础上,衔接课程和统考课程均合格,就可以获得主考院校的专科文凭,衔接课程侧重实践(占绝大多数),统考课程侧重理论水平(一般仅3-4门)。[3]

可是经这几种模式,由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所占比例依然很小,道路仍然不畅通。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三、计算机平面专业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分析

1.个人未来发展方向方面

计算机平面专业在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主要在广告公司、影楼做后期处理、网站设计公司从事网页设计以及从事淘宝美工等等工作,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通过相关专业技能的考核,学生升入高中以后,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丰富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通过中高职衔接模式升入高职的学生,文化基础课较差,成才机会也受到文化课基础薄弱的限制,学生上升通道窄,进一步升入本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非常少。

2.在课程衔接方面

在“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为了能够实现中高职学生的顺利对接,一方面中职学生需要学习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同时也为了就业需要也要学其他的课程,例如:素描、色彩、构成、字体、、PS、AI、CORELDRAW、fl ash广告设计、包装设计、VI、版式设计、网页设计。不同的中职院校对接的专业略有差别,开设的课程也有所区别,侧重点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了在升入高职计算机平面专业的时候,学生的课程基础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没有相关课程的基础,有的学生已达到了参赛的水平,这也给高职的教学带来的弊端。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计划,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

在“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已顺利完成3年的课程。对于课程体系的学习更加具有完整性。升入高职进一步参加学习,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具有层次性,目标性,学生对于未来专业规划也会更加明确。

结语

总之,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借鉴国内外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索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树立职业教育的品牌,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1]伏琳娜.国外中高职衔接的模式、经验对我省的启示 .教育信息.2015年7月.

[2]张守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7月.

[3]吕江毅,刘敏杰.“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研究 教育与职业.2012年11月.

猜你喜欢
专科中职院校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20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50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