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淑萍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三中学 天津 30048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1]。促进教育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处在协调社会劳动关系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特殊位置,工会只有在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工作理念下,与时俱进,认真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能,团结和动员广大教职工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才能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过程。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理顺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促进党政工和谐,实现学校管理有序、协调运转;培育积极向上、团结友爱、诚信互助、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协调融洽的干群关系、团结协作的同事关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校各部门及广大师生员工全面参与,不懈努力。
校园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所组成的,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友好团结,就不可能有和谐与稳定。因此,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3]。工会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本着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工作理念,主动寻找工作结合点,通过畅通民主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设宽松的工作氛围,化解矛盾,协调人际关系,为创建和谐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是畅通民主渠道,构建干部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对话机制,通过开放、平等、真诚的沟通交流,实现个人价值与学校精神的和谐统一。教代会作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载体,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落实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制度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校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工作制度,促进校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加大源头参与的力度,进一步畅通教职工民主参与渠道,扩大教职工有序政治参与,保障教职工直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4]。广泛听取和了解教职工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反映广大教职工的呼声,积极推进和坚持校级重大事项向教职工通报的制度。基于教代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几年来,我校工会和行政领导始终重视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校长明确提出“学校大事要让每个人知道,学校重要决策要由教代会代表做主,要保证代表有位、有权。”充分表明学校领导对教职工意愿的尊重,对教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尊重,而尊重是良好沟通的基础和前提,沟通好了,认识也就达到了统一,干群关系自然就和谐了。
工会工作还要自觉接受党支部的思想政治领导,积极争取校行政支持,切实做到党、政、工共建一个“家”。工作上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想教工之所想,急教工之所急,切实行使学校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职能,起到学校党政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真正使学校工会成为全体教职工感到温馨、感到亲切、感到信赖的“教工之家”。
工会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抓好送温暖工程,就是把党组织的关怀及时送到教职工的心坎里,满足教职工精神上的需要,从而加深干群之间的感情,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推进干群之间的关系和谐[5]。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职工,要协调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就必须考虑到教职工的需要的满足。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工会开展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慰问活动,以满足教职工多种需要。如:针对教职工工作压力大,身体素质下降的实际,学校采纳了工会的建议,每年为教职工检查身体,保证了教职工及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满足了教职工身体健康的需要;工会及时慰问生病、住院、家庭困难的教职工,把领导的问候,集体的温暖带给给教职工,满足了教职工情感需要;给九年级老师的家属发慰问信,对他们全力支持学校工作,当好后勤,表示慰问和感谢,满足了教职工得到尊重、认可的需要;对新分配到学校任教的大学生,举行座谈会,对她们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关注,并邀请“老”教师传授经验,满足了新教师归属需要;对身患癌症的老师及时办理报销手续,并送去全校教职工自发筹集到的捐款,满足了患病教师情感需要;另外,学校女职工多,工会要加强女职工的学习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女职工刻苦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为女职工成才创造机会和条件,搭建平台,鼓励女职工做教育教学工作的排头兵。同时,还要做好女干部的培养工作,使她们为党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平时要关心女职工的生活、身心、为她们排忧解难,消除后顾之忧。使她们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学校以“教师节”为契机,大力表彰“我喜欢的老师”、“师德标兵”,使教职工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满足了教职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工会从教职工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一系列的送温暖活动,把行政领导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落到了实处,融洽了干群之间的感情,有效地促进了干群关系的和谐。
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除了依赖个体认知、动机、态度、能力、个体因素、领导、团体与组织行为之外,职工的心理卫生与保健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发挥,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条件。所以,创造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与心理环境,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学校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寓心理调试于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之中。
近几年,我校工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为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达到身心发展和谐做出了贡献。如举办踢毽子比赛,打乒乓球、羽毛球,教工运动会,学瑜伽功等,既锻炼了身体,缓解了教职工的工作压力,又加强了相互间交流和友谊,身心得到愉悦,促进了身心发展和谐。又如组织卡拉OK比赛,师生朗诵比赛,迎新年联欢会,篮球、乒乓球比赛,教职工书画摄影大赛等,为教职工搭建展示个人才能的平台,促进了教职工基本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使教职工的创造个性与天赋得到张扬。工会每年“六一”节都组织教工子女联谊活动,为家长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满足独生子女寻求伙伴的愿望,拉近“小家”与学校“大家”的距离,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促进事业发展。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注入活力,使学校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干群之间、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和谐,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会要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畅通民主渠道,抓好送温暖工程,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实践证明,工会在工作中只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以教职工的实际需要出发,多做稳人心,暖人心的实事.创建一个“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能干成事、人人能干好事”的和谐校园。 要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最广泛地把广大教职工团结起来,就一定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有所作为。
学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一定要尽职,积极调动教师在校园建设中的参与性,让广大教师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校园最终形成和谐的氛围和谐校园在构建过程中要让教师感觉到学校的温暖,工会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针对性,完成自身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提升教师教育质量,让学校在建设中更加具有活力,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保护教师合法权益,推进学校建设。
[1]工会在创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的作用[J].马守田.群文天地.2012(06).
[2]试论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J].檀璐.科技风.2013(23).
[3]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J].吴钦.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4).
[4]新形势下加强农牧区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以海北藏族自治州为例[J].王芳.职业时空.2011(06).
[5]浅议构建和谐校园的法治问题[J].张海涛.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