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 重庆 401147)
尽管啦啦操进入学校教育体系的时间不长,但其作为新兴的时尚运动项目迅速获得了师生的认可和青睐,被很多学校开发成体育大课间运动和展现学校特色的新兴运动。啦啦操在进入学校体育后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机遇,由原来单一的球场文化逐渐发展成为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亮丽风景,成为推动校园体育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的新鲜血液,其在校园特色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不容忽视。
1.兴礼乐-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啦啦操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富有变化的教学内容促使传统学校体育运动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使学校体育活动再一次迎来振兴。学生在参与啦啦操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由地选择锻炼风格,从而为学生带来丰富的体育文化生活体验,也促使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兴“。此外,很多学校中出现了由学校或者学生团体组织的啦啦操宣传和汇演活动,成为学校体育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成功宣传啦啦操的同时,也是其成功地融入学校体育文化体系中。
2.传韵舞-助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啦啦操属于典型的集体参与项目,通过引导学生长期参与啦啦操运动,既能够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够强化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而学校生活从本质上而言本就属于集体生活,集体荣誉感能够促使学生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和校园公共活动中,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形成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团结共进的校园精神风貌[1]。此外,啦啦操尽管是一项融娱乐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运动,但其作为体育运动对学生的技能也有较高要求,学生在克服实际训练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怕苦累、拼搏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
1.立足学生需求,成立社团组织
啦啦操在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较好的运动基础,是一项深受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欢迎的时尚健身运动。因此,学校应该立足学生的需求,创造有利条件满足学生学习和参与啦啦操的实际需要,为啦啦操的推广构筑一条快速发展通道。为此,可以效仿成立学生社团组织的形式,组织学生成立独立的啦啦操社团组织,专门负责啦啦操在校园内的宣传推广和校际间的交流互动,集中一批啦啦操水平较高的同学承担社团的主要工作,不断吸收有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对啦啦操社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贯彻阳光运动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地开展因材施教,可以根据社团实际工作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指导内容,赋予学生充分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从而使得啦啦操的“礼乐”真正兴盛于校园内。
2.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传播水平
啦啦操作为一项新流行的校园体育活动,在其快速发展进程中必然遭遇师资力量拖后腿的问题。传好啦啦操的“韵舞”,教师首先必须掌握好这些“韵舞”。当前,很多体育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上具有一定的造诣,但在啦啦操教学上仍然处于空白状态[2]。一方面,专业啦啦操体育教师在大部分学校都是比较稀缺的,一方面,学校对体育教师开展的啦啦操继续教育工作亟需加强,才能够促使体育教师在知识和能力上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为此,学校一方面可以延请专业啦啦操教练员到校为体育教师定期开展量身定制的啦啦操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在啦啦操运动领域的专业水平,一方面为体育教师创造校外培训和交流机会,引导他们走出去,通过不断的对外交流和学习活动掌握啦啦操的教学趋势,不断巩固专业水平。
3.丰富教学形式,开拓传播空间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集体活动的重要形式,更是宣传推广啦啦操的绝佳契机[3]。在大课间活动中增设啦啦操练习单元,不仅能够使大课间活动接上“人气”,也能够推动校园体育艺术的良性发展。由于大课间活动是全体学生参与的大规模活动,因此体育教师不妨在啦啦操运动的训练内容做好文章,融入一些时兴热点,比如学生喜欢的搏击、拉丁、街舞等,对啦啦操的伴奏礼乐、动作韵舞以及演练形式进行合理再创造,确保大课间啦啦操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开展啦啦操表演的竞赛活动,将其打造成真正善良的校园文化风景。
啦啦操作为一项新兴的集体性质校园体育运动,其集艺术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于一体的特点使其能够在学校体育的发展中迅速占据一席之地,对于推动学校良好体育文化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将会发挥显著作用。啦啦操的推广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需求,通过强化师资建设,丰富教学形式,不断提高训练水平,使啦啦操成为校园体育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成果。
[1]陈庆顺. 啦啦操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 青少年体育, 2017(8):95-96.
[2]余新丽. 论啦啦操运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 才智,2011(4):254.
[3]刘玮琬.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啦啦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 体育时空, 2016(1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