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个胖子!
——一个行为特殊孩子的转变

2018-02-23 14:01
关键词:胖子教育者案例

(南京市龙江小学 江苏南京 210036)

一、案例背景

如今,每个班级里总有个别行为特殊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集体中起到的“不良影响”不容小觑。圣人言:因材施教,即应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行为特殊的孩子如何教育?怎样才能尽量减少他对集体的影响?让我先从一个胖子的故事说起……

二、案例描述

提到这个胖子,校长痛心疾首:原来,她曾数次在校园中偶遇胖子,胖子不仅不害怕她,还在她面前就地便溺起来。胖子对校长苦口婆心的劝说无动于衷,完事后居然扬长而去。

前任班主任忍不住吐槽:胖子上课时高兴就大喊大叫,不高兴就满教室乱窜;课间,他把所有同学的美术工具箱打开拿出水彩笔扔在地上并乱踩一气;他还不时地推搡同学,“撩妹撩汉”导致几个同学头部受伤,其中一个头部伤到缝合数针;家长开放日当天,众目睽睽下,他把同学作画的鸭蛋拿出来乱扔,当场把一个女生的头打破,气得家长直想揍他……

任课老师细数胖子几大罪状:上课时要么说一句“上厕所”人就消失地无影无踪;要么从厕所回来故意从每位同学面前路过,用双手去拍每位同学的头;作业从来不按要求完成,成绩自然也十分差。家长竟明确表示:我们实在管不了。[1]

报到当天放学后,我就把胖子留了下来,与他尝试深入谈心。我让胖子先说说自己为什么在课堂上哭,胖子说:“我害怕!”从他前言不搭后语的“自我剖析”中,我听出来,他只是想跟同学们玩玩而已,可没人理他,所以他弄坏了同学们的东西。

“人际交往障碍”! “语言、交流障碍!”从对胖子的“立体人像还原”上看,胖子不能与同龄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甚至以言行造成了反作用,多半是在人际交往和语言交流方面出现了障碍。综合起来看,胖子还有自闭倾向。不过从跟胖子聊天的情况上看,他跟自闭症还有明显的区别:自闭症儿童一般都是单独行动,对周围的人或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胖子还是很在意周围同学对他的评价的!于是我告诉胖子,分析之前的情形下,怎样做才能让同学们认可,怎样说才能让同学们接受,怎么处理才能让同学们平静,胖子认认真真地听着,连连点头,再三表示绝不再犯。

三、案例分析

教育的核心要义——“面向每一个的适性而充分的教育”,提倡教育尊重并立足学生的个别差异,主张教育适合并顺应学生的个性特征,最大限度地将学生通过生物遗传获得的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实现。

小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其发展的过程复杂而缓慢。作为一个教育者,必须对学生的成长保有充分的耐心。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发展包括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要想促进孩子在小学阶段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中的主角胖子,智力与其它孩子相比没有任何差距,甚至还要比其它孩子聪明些,但为什么和其他孩子相比,胖子有那么多“出格”行为呢?通过对他进行深入了解,我知道他做出这些行为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案例中的胖子,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没有安全感、自尊感,就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事实一再表明,满足合理需要的机会被剥夺,或者受到压抑,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人的心态和行为就有可能趋向极端化,甚至铤而走险。小学生中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或罪错行为,绝大多数都与合理需要得不到适当满足有关。

对发展心理学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观分为八个阶段,他不仅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了社会文化的因素。认为逐渐形成的自我在人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对照他的八阶段理论,和胖子现在的情况,不难发现,胖子正处于第四阶段:童年期 (6 ~11)岁,这一阶段孩子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再对照胖子平时的表现及老师了解到的情况上看来,胖子在入学两年多来在学校学习中并没有获得勤奋感,他那些种种怪异的行为背后,其实掩饰着他深深的自卑。他渴望被注意,被理解,可他却用极端的方式获得关注,这显然是不良行为。

文中的“我”正是在了解胖子种种表现的根本原因的基础上,对胖子进行行为规范的指导。[2]

首先,老师和胖子的约定,其实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平等互动。也可以说是引导教育对象参与。真正的参与不是形式的,而是思想上的参与,是教育对象与教育者形成的共同思考和交流过程。要达到这种交流,就要以参谋者、探讨者、商量者的姿态,而切忌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姿态。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要尊重和及时吸收对方思想的合理成分,补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互动平等还要求教育者讲话留有对象思考的余地。有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句话说到底,不留余地,反倒引起对方的反感,冲淡了教育的效果。

其次,“家长介入”体现了教育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原则。老师从心理的浅层面入手,要求家长对胖子的行为进行训练,最终目的是解决思想体系和世界观的深层面的问题。因为青少年思想意识形成的过程,往往是从浅层次的心理感受层面,提升到思想体系和世界观层面的过程。心理教育要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也应该从浅层面活跃、生动的心理感受入手,逐步达到解决深层问题。从教育的形式上,不宣布教育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因此,寓教育于活动、娱乐、就是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其实是从思想不设防的心理感受层面入手,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渐深入到解决根本层面的问题。

[1]《小班化课堂教学基础性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11

[2]《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3

猜你喜欢
胖子教育者案例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小胖子嘟嘟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小胖子是如何炼成的?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谁说胖子没有夏天?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