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的“放”与“收”*

2018-02-23 14:01
关键词:预设语文课堂课文

(兴平市槐巷小学 陕西咸阳 713100)

如今,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三轮,新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那么传统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有的教学体制,唯有另辟蹊径,尝试推陈出新,改革课堂,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语文课堂来说,在传统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我们应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双边性,扬长避短,发挥开放课堂的优势,拿捏“放”与“收”的尺度,在恰当的时机“放”“收”自如,把课堂还给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荡起一池春水,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语文教学活灵活现,充满生命的气息。

一、“放”的技巧

1.舍得“放”的时间

一般语文课堂伊始,老师都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自读课文,但这个环节大部分老师的安排只流于形式。一节课40分钟,加之语文课堂的内容繁多,许多老师在学生还没充分读懂课文内容时就入手带领学生学习,学生学得吃力,被动。相反,小语大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他安排上课前十几分钟只是读课文,从读生字、词语、句子到读通自然段,于老师只是耐心的指导孩子去读书。孩子在充分阅读,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后面的课文学习几乎不费半点力气。学生对课文内容了然指掌,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解决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整个课堂突显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学得轻松,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升,不得不说“舍”便是“得”。

2.把握“放”的机会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找准“放”的机会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尤为重要。在教学《穷人》一课,我尝试了两种方案:①按照传统模式教学,找出重点词句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逐一分析,学生完全在问答式教学中被动接受新知。②有选择的放手,先抛出一处词语“温暖而舒适”,“放”学生质疑,再小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找依据,探讨、回答,翻转课堂。老师只是引导学生不偏离主线,学生通过对比屋子内外以及结合自身的生活分析词语含义,体会到桑娜的勤劳及生活的不易。接下来找准机会再抛一问题:菜只有鱼,有鱼吃还穷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自然而然的分成两组,认为桑娜家还算富裕的同学受到反方激烈的反驳,理由可谓充分、有力。最终,“富”房在“穷”方摆出大量事实依据后败下阵来。一堂以学生自学、探究、辩论、总结的模式下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两种方案对比后,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堂找准“放”的机会大胆放手,会取得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效果。

3.革新“放”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用多种方法阅读”、“学会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还是有些欠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更新教学理念,找出易于学生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教学《鹿和狼的故事》一课采用填表法,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填表,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独立探究,抓住课文要点,再谈发现。既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又培养学生探究性、创造性阅读能力及独立思考的品质。

二、“收”的自如

一堂优质课,就像一幅优美的画卷,一篇神秀的散文,张弛有度,在“放”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留意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准确的把握学生应该认知、理解和掌握的程度,适时的恰如其分地进行综合和归纳,要收的及时,收的漂亮。

1.根据教学实际,把握相应时机,巧妙地“收”。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种情况时要“收”:第一,当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难以形成集中性的意见,这时要“收”,因为许多开放性题目其思维的覆盖面通常较广,而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又十分有限,绝对地做到追本探源、穷根究底是不现实的。第二,讲到一般性内容时要“收”,因为一堂课就如同一篇文章,必须做到有详有略,重点才能够突出;第三,学生讨论游离于课堂内容之外时要收。一个班那么多的学生,如果任其信马由缰地提问,很可能会造成不少问题看似与课堂内容有关,实质意义不大的情况,老师适时地收一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的中心问题上,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有实效。

2.在“收”中将思维碰撞的结果转化成“新质”。课堂的“放”只是一种手段,它不是漫无目标、毫无指向的乱放,而是要通过“放”,达到更好的“收”,在“放”与“收”的节奏变换中让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而产生出智慧的火花,最终转化成“新质”。因此,“开放”并不以课堂的“活跃”、“热闹”为价值追求,也不以学生形成“你说我说他说”的场面为终点,而是谋求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集聚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提炼出新质,展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之魅力。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做足功课,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充分的预设,对教学中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尽量考虑全面。预设时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胸中有课本,从而胸有成竹。但是,如果教师在整个课堂进程中被预设的框架牢牢锁定,始终想着怎样贯彻教案的意图,如何把学生“牵”回到教案所设定的路线上来,不敢越雷池一步,则预设反倒成了教师的枷锁,课堂也就失去了活力。所以,作为教师,要想合理地处理“放”与“收”的关系,必须首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具体而言,“预设”不是为了阻抑“生成”,恰恰相反,课前的充分预设,是为了使教师在“生成”的资源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思考,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捕捉出有价值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利用。说到底,既要“放”得彻底,又要“收”得到位,以最终的“收”将前面的“放”转化成成果,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也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语文课堂丰富多彩,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的采用“放”与“收”的艺术,运用专业知识与创新意识,讲究合理的教学方法,“放”得从容,“收”的潇洒,为课堂教学的完美锦上添花,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充满生命的气息。

猜你喜欢
预设语文课堂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背课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