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旨把握不明确。文本细读法需要师生之间就文章的内容展开沟通与交流。文本细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和文章之间沟通的过程。不论是教师工作,还是学生学习,都难以离开对文章内容的深度剖析。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单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忽视了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使得教师活动偏离了预定的教学任务与目标。比如,讲解《愚公移山》的时候,教师注重对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学生认为愚公不遵守自然规律,环保意识差。可是,该课文的主旨在于提倡愚公的那种不畏艰难、敢想敢做的精神。这篇文章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有所得,而不能注重文章本身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2.实际效果差。文本教学核心在于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精髓。可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重视学生阅读体验,使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以及句子展开分析。这种做法虽然能够满足新课程教学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无助于学生整体掌握文章内容。从本质上看,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优秀、合格的,同时也是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的。粗读难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文章精髓。
3.过分关注拓展迁移。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不断地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素材,提升学生阅读量。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通常会为学生补充新知识,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拓展迁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从本质上看,这种教学形式缺少实际效果,很多拓展迁移对文章的理解没有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想要充分发挥拓展迁移的作用,需要以文章本身为基础,将满足文章需要作为根本目标。
4.学生主动性缺失。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文本细读法,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与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取代了学生的角色,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深度解读,导致学生语文阅读积极性不高,学生难以准确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
1.领悟主旨。细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主旨。文章主旨是作者想要通过文章传达出来的情感,同时也是整篇文章的核心与精髓。要对文章有更加清晰与准确的认知,需要确定文章主旨。比如,教学《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这两篇文章时,以不同的视角对文章进行精读,感受作者的真实情感,领略整篇文章的核心与主旨。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敬畏生命》所采用的是描写以及抒情的形式,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的尊重。而《热爱生命》则主要是利用议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体现热爱生命的情感。在阅读整篇文章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文章,充分感受作者的情感与独特的魅力。
2.紧扣字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掌握课文重点字词的作用与含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全局考虑,紧扣文章中的关键词,利用关键词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课文内容。比如,《木兰诗》这篇文章本身篇幅比较长,不利于初中生准确掌握课文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关键词作为切入点来开展教学工作。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感知课文整体内容,需要学生理顺文章结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该文章的前半部分,并且要求学生总结出前半部分阐述了什么事情。学生在充分阅读后,发现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木兰替父从军是如何准备的。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从此替爷征”这个关键句。然后,教师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后面的内容,并总结出相应段落的关键词,凭借关键词,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章结构,并且理顺整篇文章的线索,关键词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发现文章突破口,使篇幅相对较长,内容较为复杂的课文容易理解和掌握,有效提升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
3.聚焦文眼。文眼主要是指文章当中能够概括全文含义的关键句与关键词。想要分析文章主题思想,需要聚焦文眼。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备的,这些文章都有文眼。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确定文章的文眼,并且结合文眼展开课文的阅读,使学生产生想要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并快速进入课文所预设的情境中。比如,《口技》这篇文章描写的内容就是口技,教师需要将口技作为课程切入口,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并认真思考,预设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中,思考作者所描述的是什么样的口技,从这些口技当中,作者有哪些收获。以口技作为切入,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感悟口技,并且领略作者对于口技的喜爱之情。
4.注重想象。语文阅读需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学生不单单需要停留在作者所预设的结局当中。在文本细读的同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以及假设,以文章的细节入手,想象故事的结局,这种方法可以使用到诗歌、小说以及散文的教学活动中。
例如,《秋天》描绘出了一副安静而又闲适的画面,在阅读这首诗的时候,会在眼前浮现出秋天农家景象。其中有一句话描写的是“收起……影子”,学生在细读文本以后,会提出为什么在撒下网以后收获的却是影子。在通读了整首诗以后,能够发现在诗的第一节就已经描写了农家收获,后面谈到了渔船游戏其实只是为了烘托出丰收的喜悦,以及那种安静闲适的心态,这些内容只能依靠读者的想象来感知。学生想象的时候,也会充分调动自身情感,并在充分迎合文本含义的前提下进行再创作,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都是一种非常好的培养形式。
又如,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收录的主要是一些记叙文,重点讲授了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选材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地区的生活方式及文化传统,提升学生的民族情感,这些文章具备了文质兼美的特征,作家也是一些文学大家。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注重将文本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简单阐述本地的风土人情,并且通过作文的形式体现出来,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文本细读的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离不开文本细读,二者相互联系。文本细读有助于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培养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使学生充分的吸收有效资料。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紧扣文本细读核心内容,发现阅读的规律以及方法。教师要对学生实际阅读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文本细读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