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模式探究

2018-02-23 15:3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辅导员大学生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4)

在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一直是一个特殊而备受关注的群体。加强以及改进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同时也是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的根本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新阶段,如何与时俱进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探索一套适用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管理模式也成为了新的议题。

一、新时期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主要特点

要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深入了解和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认识到其区别于其他内地汉族学生的不同之处,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成长环境、民族习惯、个人经历等,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有以前几个特点

1.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一般来说大部分来到内地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来到大学之前,他们所受的教育水平和难度相对于其他普通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学习基础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学习,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积累相较于其他同学确有不足。来到大学之后,他们不仅要面对大量基础课的学习,同时还要面对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加之他们和同寝室、同班级的同学学习基础相差较大,同时由于民族的差异存在距离感,使得他们很少愿意主动求助同学和老师,久而久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容易出现挂科、逃课等学习问题。

2.经济条件普遍较差

在每学年的贫困学生认定阶段,通过对学生本人的情况说明和对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地处偏远地区,家庭人口较多,家庭收入以务农为主,受天气影响较大,且受教育水平有限,导致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经济条件较差,一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通过勤工助学来补贴日常开销。

3.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

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受学习因素、经济因素、人际交往因素等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其他普通同学较大,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由于文化的差异,饮食习惯的差异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更愿意同本民族的同学来往,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基本上也仅限于同寝室的范围内,有的甚至和同寝室同学基本上都没有交流。在参加班级活动、集体活动时,经常缺席,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在入学后不久就容易形成同民族同学之间的“小团体”。

4.身体素质较好,有文体方面特长

少数民族学生相对于其他普通同学来说更有文体方面的特长,他们身体素质较好,能歌善舞,在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运动会和晚会的报名过程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也愿意在这样的场合表现自己。

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日常沟通交流不畅

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我们经常发现在消息的通知传达方面,他们经常会遗漏重要的通知,很多时候在材料的提交日期或者申请日期已经截止之后前来询问。在节假日、寒暑假返校等节点,很多少数民族学生不能按时返校,而且经常出现联系不上的情况。

2.集体意识较为淡薄

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平时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和其他同学存在差异,很多其他普通学生在大学入学前也没有接触过少数民族同学,不懂得如何尊重和处理这种差异。在初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引发矛盾。此外,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部分少数民族同学的汉语语言方面也存在一定障碍,和同学老师的日常沟通交流就不够顺畅,更导致了他们和同学、老师之间关系的疏远。

3.自我认同感低

进入大学之后,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民族习俗、生活习惯与汉族学生不同,以至于沟通交流不顺畅,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掌握不到学习方法、另一方面生活能力也较差,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丧失信心,自我认同感较低,把自己定义为“后进生”,降低个人的学习目标和追求。在与这些学生的交谈过程中发现,他们经常抱有一种不挂科就万事大吉的思维,并且有试图依赖专业教师“特殊照顾”达到不挂科的目的想法。

三、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途径探索

1.提升辅导员少数民族文化素养,增加情感共鸣

作为国家培养的未来民族地区稳定和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肩负着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的使命。然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生活习惯、风俗信仰以及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成为了老师眼中的“特殊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工作者,更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应该和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着更深入的接触和了解。[2]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要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学习,把少数民族学生的言行放在他们的民族文化背景中去理解,增加情感共鸣。在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时,辅导员可以灵活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庆祝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异乡的温暖和关怀,从而真正做到从文化根基开始,搭建起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2.发挥思政课教师作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还要借助思政课教师的力量,以课堂为载体,将课堂教学内容作为基础,将有关时事新闻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思想教育中,使他们能够在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切实感悟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于爱国的感性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辅导员也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QQ、微信等了解民族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情怀。

3.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减少距离感

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入学伊始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还是抱有较大的期许,也有要求进步的愿望。他们的身上也有着少数民族特有的热情和淳朴,在对他们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先入为主的印象误导,通过日常谈话等形式,亲自和他们接触交流。坚持“多沟通,常调查”,了解他们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的困难和实际需求,再对点对人开展帮扶工作。同时也要了解他们日常的习惯,比如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使用QQ的较少,使用微信比较多,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做到相关的通知单独提醒,掌握方法。让少数民族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信赖感,打消距离感。

4.利用朋辈辅导,进行学业帮扶

充分利用上下届学生和同届学生的力量,进行朋辈辅导。可以邀请高年级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以定期开展讲座、论坛的形式分享学习经验和大学生活经验。同年级的同学中以招募志愿者的形式,利用业余时间,组建学习辅导小组,为少数民族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为每一位少数民族学生配备一名同寝室帮扶同学,成立互助小组。

5.充分联系内派教师,实现协同育人

为了更好地做好新疆大学生的工作,新疆教育厅在2012年下发的《新疆内派管理教师管理办法》中指出:要向部分内地学校选派新疆内派管理教师,并协助内地学校加强对内地新疆学生的管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4]由于内派教师有着和少数民族学生相似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少数民族大学生比较喜欢与内派教师交流,因此内派教师是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有力支撑。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在一定情况下要加强和内派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达到协同育人的理想效果。

作为身处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更要认识到辅导员的工作是面向人的工作,不管是面对普通汉族学生还是面对少数民族学生,都要坚持自己的工作原则,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方面,更要去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模式。在工作上要更加谨慎认真、细致投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辅导员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