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双柳树高级中学 河南 465123)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农村教育过程中有个不可忽视的现象——辍学!贫困地区农村初中辍学现象普遍存在,八九年级辍学尤为严重。这不仅给新世纪我国农村人口素质提升留下隐患,而且会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由此看来,辍学会遗患于社会,遗患于民族,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两基”任务的巩固,坚决控制和防止初中学生辍学势在必行。
农村初中辍学现象严重,经实际调查探究,导致学生辍学原因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农村由于受各种自然条件制约,其信息观念和思想意识相对落后,对将来社会发展认识不够。其一、时下农村在“读书无用论”、“上学不如打工”等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在校学生产生辍学念头,在多次家访中,不少人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混饭吃,将来赚钱。这种功利思想和得利意识充斥家长头脑,侵蚀学生心灵,意志薄弱的学生在这些社会氛围影响和误导下,继续辍学,另谋他路。其二、法律政策宣传教育不够。《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供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家长的义务,任何人不得干涉和阻挠。一次调查中,问及学生辍学有何看法时,有两位家长回答:“孩子不上学是我们家的事,不关别人”。问到“你认为孩子不上学你有没有责任?”一位家长笑着说“我的孩子想上就上,我有啥责任”。回答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社会法律政策宣传不力,没有使《义务教育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就读。农村小学辍学率普遍低,而到初中各项费用及开支突然增长,尽管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对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但农村经济条件困难的家庭还是无力供给学生就读的费用,即使勉强坚持,努力筹资,坚持不到一两学期便中途而废。这种现象在九年级比较突出,八年级次之。山区农村各个家庭经济状况千差万别,因自然条件限制,供给孩子就读的经济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初中三年中不同程度都存在退学、停学、辍学现象。其中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就读是重要原因,经济因素此时起决定性作用。
能否坚持完成义务阶段的教育,学生自身是关键。调查发现:小学升入初中有“两个动力”和“四个不适应”。“两个动力”其中之一是以为自己成为中学生由自豪而产生向上奋进的动力;其二是学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好奇感。“四个不适应”一是生活环境不适应。小学在家住,初中寄宿制,小学读书学生不思冷暖与吃饭,在初中要自己管吃住,成为相对独立的个体。二是学习课程不适应。小学阶段科目少,初中增多且难度加大;三是人际关系不适应。小学人少范围小,多是本乡邻村的同学,而初中则交际范围大,且人员多,交往很难及时适应;四是对学校管理不适应。初中小学要求虽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因此,从心理上分析,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学生的情绪情感和心理状态极不稳定,对外部变化敏感,对学习状况及成绩高低异常关注,随学习竞争激烈,差距拉大,厌学情绪随之产生,后进生比例明显加大。这样厌学、逃学、停学现象时有发生,使辍学率急剧攀升,居高不下。
教育的原因即教师的教学管理因素。教学管理方式对受教育的影响非常重要,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认识研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灵活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由于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不一,方法的简单粗放,都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诸如对后进生另眼相待,变相体罚等进行外压或强制性教育,都会在学生内心留下阴影,受挫能力差的学生就会因此而萌发逆反心理,产生抵住情绪,导致厌学。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把学生留在校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共同目标。根据农村实际,笔者认为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认真宣传,转变观念。针对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积极动员,广泛宣传,讲清“读书有用”“无知无出路”的道理,坚决批判“读书无用论”,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充分认识到“无知”不利于社会,不利于个人,明确其危害性,转变思想观念。二是大涨旗鼓地学习《义务教育法》,增强政府行为,严格贯彻《义务教育法》从学生辍学问题找责任,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确保义务教育顺利完成。
一是充分利用新世纪党中央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用智慧致富,退耕还林,发展山区经济,广开经济来源,使困难户克服困难。二是学校社会团体采取照顾措施,做到“减、免、欠、奖”,在学生生活中减轻经济压力,保证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还可以动员学生进行“献爱心”帮扶活动。三是争取政府投入,引入贷款助学机制,解决后顾之忧。
一是教育学生明确方向,坚决信念,正视现实。针对不同年级进行形式教育,让学生增强学习动力,迎头赶上,明确完成学业是中学阶段的中心任务,克服一切困难为完成学业而拼搏。二是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从我做起。三是多渠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展健康有趣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四是力争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发挥教育功能,想方设法使学生完成学业。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试想我们每位教师是否真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关爱学生?为此,务必要改进教育方式,适应教育对象变化发展的形式。一是培养崇高的师德,只有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二是为人师表。简单四字重千钧,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教师应文明教育,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上进心,激其向上。三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发挥潜能。四是改进教学方式,采用灵活的方法,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习惯,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要求,引导其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五是对后进生和贫困学生区别对待,困难学生要帮助、免、奖;后进生要做“四要”,即一要标准起点要低,不能急于求成;二要教学时要降低难点、放慢速度、立足基础;三要多活动、多奖励;四要快速反馈信息,发现优点特长,及时鼓励。不放弃一个后进生,不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要求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完成学业。
总之,防止辍学,农村初中是重点,鼓励学生完成学业,学校、家庭是关键。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辍学现象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危害,要采取多种办法,用行动把防辍工作做到实处,见到实效,用真情留住学生。我坚信,只要全社会都热情关注,关心和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辍学流失问题,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