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第一小学 安徽淮南 232000)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和交流的能力,并帮助其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找寻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汇点,培养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1]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更好地引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积极、具有正能量的情感。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1、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将语文课文中所蕴含和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应用到教学当中。如在进行《穷人》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应把握住文中“穷人”的高尚品质,才能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高尚品质传达给学生,从而引发学生与文本之间情感上的共鸣,真正了解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习质量。2、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丰富广阔的知识储备,如此才能将教材内容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和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深入地进行剖析,通过语文教学并结合自身丰厚的知识阅历将教材文本所蕴含的知识和情感解放出来。如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文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让学生明白“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进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作者所回忆的几件事中描写鲁迅先生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观察通过细微之处表现人物品格的写作手法,从而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使学生在理解中积淀情感,与文本深情对话,从而不断丰富文本内涵,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扎实有效。[2]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内涵博大精深。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合作性学习,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相互的关心,共同进步,让学生将更多精力投入于学习中。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探究课文的过程中感受文本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实施合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应发挥其引导作用:1、合作分组学习应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来进行布置和设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指导和关注。2、合作学习应立足于文本知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体现了知识性与思想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因此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应以文本知识为中心,进行教学资源拓展也应围绕文本知识进行。3、合作学习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除了要掌握所要讲解的文本知识外,还要深刻领悟合作学习的本质要求,如对合作内容的准确定位、合作学习教案的设计等。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来帮助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构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于文本的解析,还应注意课后练习的设计,要以基础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以迁移运用为重点,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摘抄练习等。练习设计要注意把握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低年级学生的练习目标要以了解词句意思和感知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应以把握课文中心主旨、体会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情感为主;高年级则要从文体、写作顺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所设练习不宜过难,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过于简单则不能达到训练目的。因此,设计训练要针对学生日常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来进行,如让学生默写常出错的古诗词,积累作家生平代表作等。练习还应体现在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如在学习一篇课文后,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通过演讲的方式来进行读后感的表达,此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语感,提高口语水平。还可以体现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写作,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目的。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进入学习阶段的入门学科,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提升文化内涵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进行改进创新,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