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旭瑞
(大连市南金实验学校 辽宁大连 116100)
现如今的多元社会更是需要多元的新型人才,这就需要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及教学课堂的改变。课改也不是盲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我校经过多方考察学习,研究探索,并结合学校的学生实际,有的放矢、有所突破创新。我校的课改已经有了一个雏形并收获了一些成效。我校的教学模式为:复习、预习、预习答案展示,精讲,课后习题五个板块。而通过改革,课堂活跃了起来,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而其中预习是关键,它与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并不矛盾,而恰恰使课堂更有效,也是探究学习更深入。只有有效的预习,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只有有效预习,才能让学生们更多、更全面的掌握知识点。[1]
记得课改初期的一节课,我分配给学生学习任务,但检查的时候却大失所望,很少有学生能回答出所提出的问题。突然脑袋里产生了个想法:“这届学生英语怎么那么差呢?”于是开始批评他们为什么不好好预习新课内容。这时,一名学生举手说 “我们都已经预习过了。”然后我接着问:“那你们是如何预习的?”学生回答我:“我们把要学的内容从头看了一遍。”这是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是出现在学生不知道如何预习,没有好的预习方法。所以说,并不是安排了学生在课后通读了一遍所学内容就表示已经预习过,如果没有老师有效的指导,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更会使预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不能让预习对一堂课的成功起到催化剂的特殊作用。
一直以来提倡的课前预习,一般都是在前一天完成的,但学生因为已经经过了一晚上,甚至一天的其它科目的学习,往往到所学科目的时候,残留的预习知识已经所剩无几。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而课改后的课堂,让学生们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样再通过课堂上预习的加深巩固,不仅预习效果加倍,更是减少了因为预习效果不好而产生的负面情绪,让学生更爱学,更会学。
学生都知道课前应该进行预习,但很少有学生有这种习惯,甚至一些学生根本没有这种习惯。他们不会独立思考,只是单纯的接受老师的课堂教学。而不预习的结果只是会让他们在学习中因为遇到挫折而产生不良情绪,久而久之,影响课堂的学习。
这时就需要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给以指导,让他们懂得怎样预习,预习些什么,并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课前及课堂的结合预习。
很多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他们只是简单的看一遍课本,而不去理解,不去分析,这样的预习只会收效甚微。但我们都知道,预习不只是简单的浏览课本,而应该认真的理解课本。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记笔记,记录自己不懂的,特别是易混淆的内容,反复的阅读理解。以便在听课时更注意老师对相关内容的解析,以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课前的预习笔记记录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抄录新旧短语和表达法。旧的短语和表达法因为长时间的不用,很容易生疏,每一次的出现都是一次有效的复习;二是摘抄典型句型,这样可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三是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便听课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四是结合预习笔记和课堂笔记的知识点内容,使课堂笔记成为预习笔记的补充和延伸。
课堂预习是课前预习的延伸,此时老师向学生们呈现预习提纲,利用5-8分钟,让学生完成。他们可以一边做,一边预习,既是对课前预习的检测,也更加深了预习效果。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没有问题的学习就如一潭死水,因此问题的设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明确具体的告诉学生本课的预习目标、预习重点以及预习难点,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让学生预习有章可依,有的放矢。预习内容是一份学案的核心,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案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一定要设计得科学合理。因此,这部分的设计是编写学案的“重中之重”。
学案中有关预习的设计不能只是“一家之言”,要“集众家之言”,发挥集体的力量,在每周的集备上,教师坐在一起对下一周的新课学案进行讨论,讨论学案的内容应该设计什么、本节课应该注意哪些地方、上课时本学案应该怎样使用等等,在集备中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统一意见并编写学案,这样,一份有质量的学案就完成了。它不仅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设计,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之后是学生展示预习答案。上课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展示学案的预习内容,可以单个展示,也可以小组合作展示,可以在讲台上给大家讲,也可以上黑板书写,视具体情况而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平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不对的地方或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予以指导,而且老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丁点进步,尤其是后进生,要及时鼓励和表扬,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这样会让他们体会到进步的喜悦,并产生一种荣誉感和表现欲望,从而使他们对预习产生兴趣,在今后的课堂是也会更积极地展示,让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
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课前和课堂预习的结合,让学生们每节课都带着问题去上课,更强化了学生在学习上的预习环节。课堂上,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展示和分组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增加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引导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走向未来。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模式是一成不变的,教育如生命,在成长、在进步,这就要求每一个教育者要不停地思考和不止步的变革!让教育充满活力,让每一个孩子展现出他的精彩!
[1]李锡琴.预习复习出好成绩. 2013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