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鹏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近年来,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国内利益主体多元化等客观条件使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执政环境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适,才能顺应时代潮流。这不仅是我国廉政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稳定其执政地位的关键因素。当前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人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热情也不断高涨,人民十分渴望自我精神诉求得到满足,廉洁政府的建设也成为人民关心的热点话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它一直把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执政党作为党建的战略目标和长期重大任务。增强执政党的调适性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我国廉政建设的重要路径。
“适应性”本是生态学术语,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或通过生物的遗传组成赋予某种生物的生存潜力[2]。后来,适应性这一概念被引入政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中,形成了非常复杂的政党调适性的概念。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指出,一个政治体系“组织和程序的适应性越强,其制度化程度就越高;反之,适应性越差,越刻板,其制度化程度就越低”[3]1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将适应性看作政治秩序制度化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他看来,适应性是政党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沈大伟在《中国共产党:萎缩与调试》一书中认为,中国的“国家—政党”体系的演变与发展是“收缩”与“调适”的双重动态过程。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传统的执政手段随着外在环境的剧变不断变化,其控制能力与执政能力的成效在不断收缩;另外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采取深化政治制度改革、调整组织结构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扭转被动的局面,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通过对一些学者关于政党调适性的理解与分析,可以把政党调适性定义为:它是政党组织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3]11。这种能力主要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调整,执政党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改变内部治理结构和组织形式,不断增强其执政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增强其内部凝聚力,巩固其执政地位。
在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的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自我调适性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遵义会议成功挽救了党和革命的过程中,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两个凡是”以及提出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的过程中,我党的自我调适性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党的自我调适性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一)通过自我净化纠正错误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净化主要表现为,通过思想教育和整风运动,不断增强自我调适性,及时纠正了某些错误思想,避免了危害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在抗日战争初期,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表现在革命进程中的各个方面,造成了动摇革命者信念的后果。于是,毛泽东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任务,经过一系列的整顿,提高了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阻止了各种错误思想带来的危害,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从严要求自己,不断自我净化,时刻检查思想和作风是否纯洁,及时自觉地清除了思想上的灰尘,确保理想信念不动摇,更加坚定了政治立场。这是革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坚实保障。
(二)通过自我完善推动组织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非常注重自身的组织建设,在不断加强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促进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和规范化。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始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不断自我完善,优化了党的组织结构,特别是通过规范党内权职范围,理顺了党代会、全委会和常委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逐步实现了常委会向全委会再向党代表大会的转移,最终确立了党代表大会作为同级党委最高决策机关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不断反思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中存在的问题,持续加强组织建设,才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使得中国共产党始终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三)通过自我革新坚定信念和解放思想
一个政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革新,只有不断革新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列。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并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的。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点是不断地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革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学习。”[4]在自我革新中,不断地解放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中提升党员的思想觉悟,增强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成功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通过自我提高不断完善制度
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提高,不断完善政党制度,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第四代领导集体,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江泽民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这是党和国家在制度建设中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随后,党中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先后制定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法纪的颁布与实施,为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提供了法纪支持,据此,党在全国范围内严肃查处了一批影响恶劣的腐败案件。
中国共产党具有很强的自我调适能力。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廉政建设的根本原因,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廉政建设的基本前提,严明政治纪律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
(一)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廉政建设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这是其他政党所不具备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和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思想,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造成了重大危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左”倾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敢于直面“左”倾军事路线错误,最终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其本质属性,所以它能够在中国革命历程中不断进行调适,避免各种错误思想给中国革命带来重大损失,使中国革命始终朝着胜利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纯洁性的本质属性,它才能够把自己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政党。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吸取其他政党执政的经验,以解决国内社会问题,化解党内危机;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党,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建设创新型政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等,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从容面对任何风险与挑战。
(二)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廉政建设的基本前提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廉政建设的基本前提。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我们的工作成绩是很显然的,毫无疑义的。但是同时,我们的工作中依然存在着缺点。”[5]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前夕,毛泽东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提醒广大共产党员要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告诫全党,要抵御“四个危险”和面临“四个考验”,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挑战,要深刻认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非常紧迫。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正确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在现代化建设遇到问题时,要不断进行自我调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忧患意识,才促使中国共产党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有预见性地避免可能产生的政治风险,与时俱进地提出并实施相关决策,推动了我国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三)严明政治纪律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政党,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逐步构建了一整套铁的纪律与规矩,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党中央十分重视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严守党纪国法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党章为核心、以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规章制度体系。加大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惩处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切实做到了违纪必究、执纪必严。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严格的政治纪律和牢记人们的殷切期望,才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赢得了人民的拥护。这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
面临不断变化的社会结构和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执政党的调适性,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大力推进理论与意识形态创新是推进廉政建设的核心举措,加强组织建设和对新兴经济社会力量的吸纳是推进廉政建设的有效策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大力进行理论与意识形态创新是推进廉政建设的核心举措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使得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多样化,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得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更多的挑战,我党的执政地位亟须巩固。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西方各种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涌入我国,民众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腐朽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有些党员及其领导干部深受该思想影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理论与意识形态创新,这是社会转型中的中国进行一切建设与发展的前提,是提升其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增强执政党的调适性是促进我国廉政建设的核心举措。
1.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创新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不仅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且包括各种思想教育,使党员及其领导干部增强政治自觉性,推进我国廉政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尤其要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使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思想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加深对全心全意人民服务宗旨的认识。其次,对党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使每个党员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最后,通过开展一系列违纪违法反面典型教育活动,让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刻认识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如果不能及时摘除这颗社会毒瘤,就会给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致命的危害。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表明了党中央治理腐败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2.意识形态教育形式创新
随着互联网及其他新技术的快速兴起与普及,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时除了沿用讲座、报告等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形式外,还应该紧扣当前社会“微语言”短、快的特点,通过微信、微博、飞信等快捷的信息渠道,开启“微信+微博+飞信”的教育新模式。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公众微信平台,设置党规党纪知识课堂、反面典型案例剖析等版块,对全体党员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时刻保持刚正不阿的胸怀和坚定廉政建设的信念。在此基础上,建立公众微信平台的微信群和公众飞信平台的飞信群,鼓励广大党员干部随时进行交流,营造遵规守纪的良好氛围,并在重要时间节点以微信或飞信形式发送信息提醒党员干部,使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牢固树立廉洁从政的思想。
(二)加强组织建设和对新兴经济社会力量的吸纳是推进廉政建设的有效策略
根据社会的变化和民众的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相应调整,是关系我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共党员的构成以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农民为主体成分,排斥私营企业主入党。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亟须调整党员结构,积极吸纳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入党。对新兴社会阶层的政治吸纳,体现了我党对中国社会结构出现历史性变化的敏锐洞察和理性权衡,有助于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有效增强执政党的调适能力和社会整合能力[6]。在不断吸纳新兴阶层力量的同时,还要注重吸纳各种新的经济社会力量,以开放的姿态使我党逐渐转变成为开放型政党。通过吸纳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入党,推动廉政建设向新的高度发展。
(三)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
加强制度化建设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点,也是增强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因素。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共产党就不断强化政党制度与国家制度的规范化,提升其依法执政水平,并在依法治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推进廉政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
1.进一步完善党纪国法,使法治建设有法可依
当前,我国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贪污腐败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和党内法规对贪污腐败分子进行预防警示和惩处,也有《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从正面进行积极引导的规范全党廉洁自律的党规,但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纪来健全法律和党内法规体系。一方面,要完善“阳光政府”的立法,政府工作的公开与透明是“不能腐”的重要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虽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已经开始实施,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公民的素质参差不齐、“阳光政府”的经济成本和部分地方政府的形式化等,使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渠道的难度依然较大,“阳光政府”的政策未发挥最大作用。另一方面,完善公共问责机制和对政府工作人员的问责制度,是对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的良好途径。目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只是零散地规定了问责制度,具有分散性、不规范性等特点,因此需要制定单独的公共问责法。要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就要完善党内的监督制度,就必须制定并严格实施公共问责法。这对于推进我国廉政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把廉政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以往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主要以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消费指数等经济指标为标准。2013年12月6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表明干部政绩考核不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首先,廉政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应该以多项指标为标准,包括廉政政策制定情况、廉政政策落实现状、查处腐败情况等内容,不能仅仅以政府公务人员上报的文字材料为依据。其次,考核应该从长时间内的廉政建设工作为考核依据,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廉政建设进展情况,防止为了考核而采取临时突击的方式去搞廉政建设工作。最后,考核信息不能只限定在党政内部披露,应当把考核信息展现在公众面前,让人民群众成为干部业绩最权威的评价者[7]。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对干部政绩考核的最终评价权,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那种简单地以经济指标为标准对干部政绩进行考核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廉政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16-10-27)[2017-03-2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7/c_1119801528.htm.
[2]陈超.政党适应性视角下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研究[D].济南: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5(4):9.
[3]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5.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3.
[6]唐皇凤.变革型政党:对中国执政党建设历史经验与未来愿景的一种理论解读[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9-27.
[7]张君.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路径选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