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背景下如何捕捉孩子纯真的故事*

2018-02-23 18:3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学习故事建构小朋友

(泉州市泉港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福建泉州 362800)

一、“学习故事”的背景及意义

“学习故事”由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卡尔提出,它是在真实情景中完成的结构性观察和记录,能提供一种反映儿童发展的持续性画面,能用来记录和交流儿童学习的复杂性。其评价儿童的依据和手段为叙事性评价。学习的故事所用的是叙述的记录方式,记录的是幼儿能够做的事情,以及他们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故事和评估的目标,就是要记录有价值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的点点滴滴。这对于教师也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料。 “学习故事”的目的不是评判幼儿学习情况,而是倾听幼儿的心声,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1]

二、存在的误区及正确的方法

1.目前多数人捕捉故事存在的误区

学习故事自从新西兰传入我国以来,我国的幼教界掀起了一阵“学习故事热”,几乎每个幼教人都在写学习故事。那么为什么要写“故事”“可是要怎么把这个故事写好呢?”这是很多幼教人在书写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2]

(1)捕捉无效故事,无法体现孩子的学习品质及发展

案例:你先使用黄色的炫彩棒将五角星涂上黄色,后面再用红色颜料为旗面涂色,并且能够仔细地绕开黄色的星星部分。你能够较好的使用炫彩棒进行大面积涂色。并且能够在使用完画笔后及时地放回笔盒,一次拿一根,用完一根放一根。当红旗画好后,我发现你对自己画的五星红旗特别喜爱,因为你渴望分享给别人看。随后你又念叨着要给祖国妈妈送上漂亮的花朵。于是你又选择不同的颜色为花朵涂色。绘画结束后,你特别高兴地跟我分享,告诉我这是我画的国旗和鲜花,是要给祖国妈妈的。这是一个很棒的工作!做得好嘉辰![3]

在该案例中,教师虽然记录了嘉辰的活动过程,但是并没有突出体现嘉辰小朋友的发展,即“哇”时刻不够“哇”。这就反映出老师们的疑惑“故事每天都在写,但是不知道要写什么。”

(2)记录语言过于简单或主观,不能突出孩子动作发展细节

案例:早上进行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正快乐的游戏着,呼啦圈被踩的乱七八糟,有的孩子还高兴的在上面踩来踩去,郭媛发现呼啦圈东一个西一个,立马动手将呼啦圈摆放整齐,之后她开始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还是容易发生小格子移动的现象,郭媛试了几次又重新摆放了几次都无法解决问题。这时梓阅走了过来,跳的时候小格子居然不会移动。郭媛走过去问梓阅:“梓阅梓阅,为什么你跳小格子的时候每次都跳到格子的中间呀。”她听着点了点头,马上去试验这个好办法。这次郭媛小心的每一次都尽量跳到小格子的中间不踩到呼啦圈,果然,这样小格子就不会移动了,郭媛就不需要每次都去摆放整齐了。成功的解决难题她非常高兴,一次次的玩着这个游戏,并提醒其他孩子如何正确的玩跳房子的游戏。

在该案例中,教师捕捉到郭媛小朋友在跳圈游戏中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精彩故事,但是由于该教师没有详细记录郭媛小朋友试验、解决的方法,导致我们不能清晰地去分析了解郭媛小朋友的动作发展程度。

2.捕捉纯真故事的方法

那要怎样做才能写出纯真真实、孩子们的故事呢?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

很多幼教人对于观察孩子这块比较薄弱,不知道具体要如何去“看”,把握不住“看”的尺寸。

①首先,我们要选好观察的角度,找准位置,巡视有径

教师在现场进行观察时, 站在哪里?如何走动?都需要做好前期的预设,以不影响幼儿的自主活动为首要前提,同时要能看清孩子的全部动作。案例1:入园环节我在观察孩子们贴体育区域的号数贴,我站在活动室的门口,一边看着来园的孩子们根据自己选择的手环贴号数贴,一边注意室内自由游戏的孩子们。[4]

②其次,详看细听

每次详细观察三个及三个以内的孩子,主要观察孩子们的动作神情、社会互动和经验建构。教师在观察时要尽量全面、仔细、不忽视细节,不仅要记住幼儿的原话,更要注意幼儿讲话时的语气、语调、音量和表情等。在记录时尽量用录像的形式还原最真实的情况。案例2:在建构区我重点观察乐乐和逸轩这两个建构能力较弱的孩子,我站在他们两个的正对面看他们建构,边看边使用手机录像,重点拍摄他们的动作和表情。[5]

(2)还原真实、客观的故事

观察完如何把看到的描写成故事呢?在描写故事时应遵循客观、具体两个原则。

①客观

客观指的是只记事实,不做解释猜测。在描写故事时应使用客观性词语,如“乐乐在建构区来回走了两圈,她站在花片旁看了看筐里的花片,又离开了建构区”。猜测性词语尽量不使用,如“可能”、“好像”、“应该”、“大概”、“我想”……

案例: 热闹的操场上,孩子们选择了积木作为今天的游戏材料,……,我知道你们每天总会给我演绎不同的“精彩”,我甚是期待!离玩具架最近的地方,将圆柱体一个个垒高,对于中班的孩子单纯的垒高游戏可能并不能满足他们对游戏的渴望,……但小雨似乎发现小A的这个方法确实不错,……对,这是孩子们的发现,更是他们在游戏中得到的“财富”,我笑而不语,继续用我的相机捕捉、他们的故事。……

在该案例中,教师使用了大量的主观性语句,如“对于中班的孩子单纯的垒高游戏可能并不能满足他们对游戏的渴望”“ 但小雨似乎发现小A的这个方法确实不错” 等。

②具体

“具体”包含细节,在故事的描写中最不起眼的细节也不忽视,往往孩子们的一个小动作包含着他们的游戏意图,“具体”还应该直接引语,记原话,并描述孩子们讲话时的语气、语调、音量、表情等。孩子的语气、表情直接表现出孩子当时的情绪及游戏愿望。

案例1:多多大声地一字一字地叫道:“童老师,家豪把汤弄倒了!”我走过去一看,家豪嘟着嘴低着头,他的汤倒在地上,还弄湿多多的裤子。多多笑着对我说“童老师,家豪的汤倒了,还弄湿我的裤子呢!”。案例中,多多的表情(笑着)代表他并没有因为家豪把汤洒在他裤子上生气,而他的语气、语调(大声地一字一字地叫道)则透露出他对家豪的幸灾乐祸;家豪嘟着嘴低着头则表现出他对犯错后的愧疚。

案例2:今天我在益智区里投放了新的材料――自制时钟。区域活动刚开始,你们便迫不及待的走进了益智区,挑选了一个时钟的拼装材料,便开始忙碌了起来。“我们俩分工,你来看说明图,我来拼装,怎么样?”灿峰边拆包装边分配着任务。“行!”佳阳着急的接过灿峰递给他的说明书,头也不抬就开始研究,灿峰也开始摆弄他手里的操作材料。没过一会,灿峰就开始催促了:“你看好了没,到底该怎么拼呀?第一步是什么?需要什么材料?” 他看着旁边的小朋友已经操作了起来,不由得语气中带了点着急。而佳阳则是不紧不慢,一手拿着说明书,一只手在材料里翻来翻去的找。当找到了可以组装的材料时,佳阳一把递给灿峰“给你说,就这么拼……这个和这个组装到一起,然后再……”佳阳说得很细,灿峰也听得很认真。 可是没有一会,灿峰撇着嘴,看着地上一堆零散的小零件,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目光:“肖老师,我们拼不好。你能帮帮我们吗?”“你们看看旁边的小朋友,他们怎么能拼好呢?想一想你们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找出问题,调整一下,老师相信你们能成功!” 你们听了老师的话,像是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去旁边转了一圈,然后跑过来告诉我:“肖老师,我们知道了,这个材料比较难,我一个人肯定完成不了,我们两个人要一起动手合作才能完成!”“那就赶紧去行动吧,加油!”你们迅速的跑回原地,由之前的一人看说明书,一人拼装,调整成了两人一起看说明书,两人一起拼装,没一会功夫,就把材料拼装好了!你们非常开心的把拼装好的时钟拿过来给我看,期待的小眼神看着我,我夸奖了他们并且一人奖励了一个贴纸,也在课堂上让他们将今天的事情分享给小朋友,提醒其他小朋友如果遇到难题也要学会动脑筋和合作。

在案例2中,该教师不仅捕捉到灿峰在自制时钟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勇于尝试有意义的镜头,而且在故事中详细地记录了灿峰刚开始是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问题——尝试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而且还详细记录了灿峰小朋友各种心理活动及语言、动作。

结语

我们只要把握住了观察的要点:多看全看、详看细听,我们就能发现精彩的故事;我们在描写故事时只要把握住客观、具体两个原则,我们就能写出纯真真实、孩子们的故事。

[1]杨鸿梅 《浅议幼儿学习故事教学》 “中国论文网”网站“教育论文”

[2]顾春晖 《“哇”时刻,一个美丽的开始》 早期教育(教科研),2017.6

[3]徐志国,袁小丽 《幼儿行为观察:教师从走近幼儿到走进童心》 幼儿教育导读 2016.12

[4]高雪柳 《从“学习故事”入手,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幼儿教育导读 2016.12

[5]管旅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8

猜你喜欢
学习故事建构小朋友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