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龙口市明德学校 孙竹君 姜黎明
思维导图是由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先生开发出来的一种具有组织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某个中心向四周有层次地进行发散的图形,由编号、线条、图形以及词汇等要素构成。在实际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应当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将各个分支画出来,方便识别和记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结构、类别和逻辑组织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具有完整性的知识体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思维导图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将书由厚读薄,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生物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些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之后也很少再进行回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生物知识只是用来应付考试的工具,并没有被学生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就可以改善这一局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了解和掌握重要的概念,同时能根据思维导图厘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巩固,还可以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识网。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的备课质量直接决定了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生物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备课工作。在生物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相应的软件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也可以使用手工绘制的方式。相对于手工绘制而言,软件绘制更为简单一些。一般来说,只要教师学会了运用软件,就可以以很快的速度将自己备课时需要的思维导图绘制出来。但是,在实际的备课工作中,大多数教师喜欢使用手工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因为手工绘制思维导图具有简单、易修改的特点。就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言,生物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第一,绘制主题。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首先要将主题绘制出来,这是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一般指本节生物课所讲述的内容,教师应当在图纸的中心绘制标记出来,以使思维导图的整体核心明确、突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第二,绘制分支。在主题绘制结束之后,教师就要进行分支绘制,这是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思维导图的分支主要指和主题有关的所有次级主题。在实际绘制的过程中,生物教师一般采取树形格式的方式对分支进行绘制。通常情况下,分支不会超过8个,而且,在绘制分支的时候应尽可能地使用曲线。除此之外,次级主题越重要,绘制时越应当靠近中心主题。第三,填写内容并完善分支。在绘制好分支之后,生物教师就要进行内容的填写。一般情况下,在填写分支内容时要尽可能使用关键词,即使用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清楚、最准确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填写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将中心凸显出来。最后,如果各个分支上还有主题,教师应当继续绘制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
首先是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相关概念比较多,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理解起来比较费力。这个时候,生物教师就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以将同一课程内容中的重要概念找出来,将其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接着再以层次为依据,以核心概念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清晰的分支结构,将各个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凸显出来,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在生物科学史以及生物问题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生物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科学发展的脉络给学生展现出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一些具体问题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生物问题教学,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还能知其所以然,通过层层剖析让学生掌握问题的关键点,以此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飞.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几点体会[J].生物学教学,2016,41(7).
[2]姚碧林.初中生物识图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