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周庄中心幼儿园 张 梨
我园地处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年来,我园一直重视本土文化教学研究,先后进行了“本土文化教育系列化研究” “立足本土文化有效开展幼儿活动研究”,领悟到了本土文化教育无可替代的教育价值,感受到了本土文化教育的非凡魅力,校园文化也由此凸显。我们把“创设和谐校园文化,建构本土特色课程”作为发展目标。以课题“周庄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主题课程” 研究为导,构建以“周庄特色文化”为主线的园本特色课程,努力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校园。
我园从实际出发,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围绕“特色发展创品牌” “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教学活动”积极组织全园教师开展研究、讨论,并邀请市教育局教科室领导来我园指导,确立“以科研兴特色、以特色促发展”的目标,将特色文化创建的理念、园本课程实施方案、课题开展向全体教师进行了完整的解读,使全园教师统一思想、更新理念、明确目标,深刻了解我园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
通过对周庄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学习,让幼儿初步了解古镇周庄,注重古镇传统文化对幼儿的熏陶作用,使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灿烂,并继承、传扬和发展这些灿烂的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根据幼儿的个性心理特征,构建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课程体系。通过系列化的研究,结合幼儿特点,加强与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课程的联系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构建园本课程,创设人文环境,体现办园特色。
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重点选择适合各年龄段内容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整体、系统的本土文化教育,把园本资源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子课题:小班以周庄景观文化为主线、中班以周庄乡村文化为主线、大班以民俗文化为主线。各子课题通过市科研部门的立项管理,学校教科处和各教科研组分工负责,全园上下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形成横向与纵向相互衔接的研究链条。各子课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融入、相互统一。
我园在开展“周庄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主题课程”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重视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更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组织教师参观学习,进一步开阔眼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加快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同时,我园还积极邀请领导、专家来园作专题讲座,为我们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帮助我们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使教师进一步提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我园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和教师的教科研考核中,对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并有科研成果的教师予以奖励。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园十分重视研究成果的总结推广,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论文,广泛深入地总结研究的成果。我们还组织开展经验交流、论文评比、“双优”评比等活动,积极推广广大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
我园在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时刻牢记“课堂即实验室”的原则,为了保证研究的质量,在平时研究的基础上,每学期每位老师公开展示一堂实验课。从选材、备课一直到活动的开展,老师都能从研究的实际出发,精心准备,用心研磨,并写好课题研究一课四稿。通过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参加听、评课的老师也获得了有益的启示,丰富了相关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提升了幼儿的多种能力。
我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结合本土文化资源,选择相关合理的、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教育系列化活动:
(1)小班幼儿研究的课题为:周庄景观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课程。通过带领幼儿参观游览古镇等活动形式将周庄四季美景、民居古建筑、小石桥等著名景点渗透到主题课程中,让幼儿感受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千年水乡风貌特色。
(2)中班幼儿研究的课题为:周庄乡村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课程。结合周庄旅游节的文化主题特色“乡村游”用周庄乡村的春耕、秋收、渔作等体现周庄人民传统生活的情境,将乡村五香(稻香、花香、果香、酒香、菜香)等乡村元素融入主题课程中,通过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和自然村落风貌。
(3)大班幼儿研究的课题为:周庄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课程。将周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摇快船、划灯、打田财、挑花篮、打连厢、阿婆茶、水乡婚礼、工艺文化等与主题课程相融合。以幼儿角色游戏、户外区域游戏等活动形式,让幼儿传承周庄的民俗文化。
周庄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主题课程系列活动的开展,为我园的教学教研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不仅促进了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得到了转变,形成了幼儿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式,为创设特色校园文化贡献了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郑亚男.挖掘乡土资源 开发园本课程[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