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河池大化县外国语实验学校 蓝 宝
在初中阶段,学生只有在进入九年级之后才开始学习化学课程,在这一时期他们不仅要面对巨大的复习压力,还需要快速地进入状态完成化学科目的学习任务。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前的教学情况,通过授课手段或者方式的改革来最大程度地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高效课堂的打造从根本上来说需要教师从以下三点出发:一是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是提高其听课效率的基础;二是引导学生在课上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完成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三是构建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掌握新的内容。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大部分教师都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只要在课堂上完全依照教师的思路或者模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使得他们相对于西方国家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虽然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听讲、课下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变得非常弱,进而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转化能力较差,教师的教学效率相应地也难以得到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在授课活动中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并且通过合理地设置一些活动方案引导其对重点知识进行准确把握。
例如,在讲解“空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中本小节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物质是由()和()等粒子构成的。
(2)根据书中的内容试着回答分子具有哪些性质?
(3)10 mL酒精与10 mL水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 mL,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提示:从分子的性质角度回答)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新产生的粒子是();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但粒子间的()发生改变。
这几道题不但间接地引导学生发现本节内容中的重点知识,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学生在思考和解答这些题的过程中会从内心深处对“空气”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自我理解或者产生一些疑问,如此一来,教师再对内容进行讲解时,既巩固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又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进而增加其对内容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大部分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是采用“讲述式”的教学方法,这虽然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最为直接的方式,但是整个课堂一味地采用此种方式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思维逐渐固化而失去灵活性,而高效课堂的构建是需要学生作为知识学习的主导者,在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同时完成记忆的过程,从而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牢固掌握化学知识。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却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理解过程,而将强制性的识记放在了第一位。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思考,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充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其从根本上对原理性的内容进行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处理化学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建立科学的认识,从而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例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此定律的定义进行深入理解,教师在进行了几项演示实验后又给他们提出了下述问题,让其通过自身对实验原理的掌握以及现象的观察情况进行回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分子的数目以及物质和分子的种类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理解情况,他们在回答的过程中需要在脑海当中结合反应方程式和现象对整个演示实验进行回忆,进而从一般性的规律中得出问题的答案,充分锻炼了其利用现有已知条件从实际情况中抽象出理论性结论的能力。技巧并不了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逐渐发现化学内容中存在的普遍性规律,而且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压力,同时这还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CO2制取的研究”这部分内容时将其同“制取O2”进行了类比,首先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所使用的药品进行对比分析CO2制取应该使用的装置,继而让他们认识到药品对仪器选用的影响;其次让学生对比CO2和O2的性质思考它们和气体收集方法之间的联系,进而让学生对化学实验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让他们能够对知识或者问题展开独立、高效的思考,提升其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其次运用类比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从而缩短他们内化知识所用的时间,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巍.基于新理念下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未来英才,2016(17).
[2]梁青.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