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 宋有月 张晓艳
建立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归属感是小班年龄段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既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社会适应的重要一步,也是幼儿园组织开展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
归属感既是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一种情感。当一名幼儿在一个班级中感受到充分的安全,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了解并维护集体的规则,承担起自己对于班级的责任,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替代的一员,以班级为荣并乐于为班级增光时,他就有了切切实实对所在班级的归属感。“幼儿的归属感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群体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在孩子眼里,归属感就如同幸福和爱一样重要。在培养幼儿归属感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减轻焦虑,平稳愉悦地适应新环境。“裤裤湿。”老师一摸,可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小脸说:“真棒!有事就跟老师讲,我帮你换一条干净的裤子就舒服了。”乐乐看着老师笑了笑,一会儿就睡着了。
事件虽小,但在这其中,孩子经历的是什么?遇到事情,他感到害怕,但老师温和的笑容、亲切的话语,无一不在润化着孩子的心灵。“有事情找老师”,这绝不是一句空话,不是我们告诉幼儿,幼儿就可以做到的,有很多的具体因素影响着幼儿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需要,其中,感情,即幼儿对老师的信赖、信任是很关键的。幼儿在每一件小小的事情中,观察着老师的态度,也在考虑着说还是不说。正如乐乐,他也是反复叫了老师几次,在都得到老师的“积极应答”后,才说出“意图”的,因为经过他的“考察”,老师是可以信赖的。
小班幼儿初入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多幼儿都会因为恐惧和紧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这是孩子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正常情绪表现。这时,要让孩子能从老师的笑容中感受到自己被喜爱,从老师的亲切问候中感受到自己被关注,从老师的爱抚和拥抱中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9月初幼儿入园不久,午睡环节是最热闹的。乐乐从来都不哭闹,喜欢东看看、西瞧瞧。午睡躺在床上,他反复几次地叫老师“你来”,老师走过去了,他也只是看着老师,不说话。但不论怎样,每一次老师都积极应答,甚至抱着另一个哭的小朋友走过去,安慰他,对他笑笑。等哭闹的小朋友都躺下了,老师还不忘又回到他的身边,陪着他。他望着老师,老师轻轻问:“有事吗?”他又摇摇头,老师轻轻说:“乐乐棒,放心睡觉吧,老师不走。”他点点头,闭上眼睛,可不一会儿眼睛又睁开了,看着老师。老师对他笑笑,轻轻地拍着他。忽然,他小声地说:
能够让幼儿感受到熟悉、安全的环境是怎样的?是家,它温暖、舒服、自由……活动区环境的稳定性和亲柔性、师生交往的宽松与愉悦感、同伴交往的友好与稳定,以及班级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环境带给幼儿的这些体验,都是影响幼儿归属感的重要因素。
入园前家访时,我们送给每个小朋友一本图画书《你好,幼儿园》,这本书是我园老师自己绘画编辑的,书中的场景、角色、情节等十分贴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开学初,我们将幼儿已经熟悉的、这本书中的场景和角色等布置在活动室里,减少幼儿对班级环境的陌生感。同时,投放柔软的靠垫、彩色的纱帘、毛绒绒的玩具、可爱的吊饰、宽大的地垫、可以自由躺下来的娃娃家的小床等,创设一个像家一样温馨自在的环境,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另外,为了让孩子在环境中看到“自己的痕迹”,我们请家长带来幼儿和家人的照片,布置在娃娃家里,还可以带来一些自己心爱的物品陪伴自己。孩子们带来的“宝贝”千奇百怪,各不相同。有的带着妈妈、爸爸的照片,吃饭的时候也会摆在餐桌上,就好像在和爸爸妈妈一起进餐一样;有的带着一只小羊玩具,滑滑梯也要搂着它;有的带着自己的小被子,睡觉时抱着不撒手……作为老师,我们接纳每个幼儿的不同需求,尊重每个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节奏,肯定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
家的味道离不开妈妈。为了建立孩子和教师之间的依恋关系,教师和孩子们有一个小约定,每天早晨,老师会在门口迎接孩子们,给每个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孩子们称之为“妈妈式的拥抱”。这个温暖的拥抱结束后,多数幼儿能够心满意足地走进班级。爱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为了时刻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陪伴与温暖,班级定制了几个特殊的靠垫,上面印着老师的照片,每天孩子们在活动室都抢着抱,嘴里还开心地说着:“老师是我的了!我可以一直抱着老师了!”简单的动作、材料的投放,带给幼儿的不仅是形式上的关爱,更减轻了幼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焦虑,帮助他们爱上幼儿园。
小朋友们熟悉环境后,教师可组织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增加师幼互动,让幼儿爱上“新家庭”,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班级环境。比如,学期初可以开展认识幼儿园的活动,将幼儿园平面图展示在墙面上,幼儿可以把自己的头像贴在自己喜欢的位置;开展“谁在家”的点名活动,请幼儿说一说谁没来幼儿园,并且一起了解同伴没来园的原因,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同伴;在班级中创设“健康墙”,标记出每个幼儿的特殊需要,比如生病了就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多休息等,引导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营造家人之间相互关心的氛围。
为幼儿创设充分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鼓励幼儿为幼儿园、班级、同伴及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这也是培养幼儿归属感的重要方面。3岁幼儿正是想动手、愿意动手、渴望动手的时期,给与幼儿自我服务的机会,并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加以鼓励,能够增进幼儿的自信心。比如,允许幼儿不断更换家中的“窗帘”:今天用柳条粘树叶的方法,挂上温馨的绿莹莹的窗帘;明天挂上不同的串珠,变成“珍珠”窗帘;后天换成各色纱巾,变成了七彩窗帘……这样的过程,幼儿感受到“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小家”,增强对环境的“掌控感”。
家庭与幼儿园紧密的互动,建立信任、友好的家园关系,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归属感,也有助于发挥家长作为课程资源的积极作用。班级新来了一个孩子晨晨,他沉默寡言,很少参加班级活动,也很少与小朋友互动。我们和家长商量帮助晨晨融入班级的方法。一天,晨晨带来了一个大风车,他的妈妈说这是亲子一起制作的,晨晨想跟小朋友们分享。这是一个让晨晨融入集体的好机会,于是教师给晨晨创设了展示区,并鼓励晨晨将自己制作风车的经验和小朋友们分享,增加晨晨与同伴的交往和互相认同,从而建立归属感。在家长和教师的协作下,晨晨慢慢地融入到我们这个家庭中。
总之,通过师幼关系、环境氛围、活动机会、家园关系的营造,基本能够缓解幼儿入园初期的严重分离焦虑,建立和巩固幼儿“以园为家”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