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顶生日帽

2019-01-09 11:56北京市西城区长安幼儿园张蕊
学前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丁丁叔叔小朋友

□ 北京市西城区长安幼儿园 张蕊

大班的新学期开学了,我们得知一个好消息:今年是幼儿园的“60岁生日”。对于生日,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人说,过生日可以吃大餐、蛋糕;有人说,爸爸妈妈会送自己礼物;有人说,能和好朋友一起过生日,特别快乐。没想到,昊昊居然说,过生日并不快乐,因为妈妈会肚子疼。我们谈论的话题又转到了妈妈生宝宝的过程,有的孩子甚至知道妈妈生宝宝时还要开刀、缝线。原来我们过生日的这一天,是妈妈最辛苦的一天……

孩子们聊得眉飞色舞,甚至想要给幼儿园过生日。关于“怎么给幼儿园过生日”的一连串想法在我的头脑中闪现。可是,转念间,我又打破了自己急于计划的念头——大班幼儿已经充分具备了独立思考、抉择问题的能力,为什么不让孩子完成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呢?于是,我决定放手让孩子们来策划这次庆生活动。

故事一60岁有多大

幼儿园要过“6 0岁生日”,首先吸引孩子们关注的是6 0岁到底是多大。可是,我们班上谁都没有过过“6 0岁生日”。益良说:“我要用365+365+365+365+365……一共要加上60个365天。”牵牛说:“要用10年+10年+10年,一共加6个10年就是60年。”萌萌说:“我爷爷比60岁还大,有60岁的老人。”圆圆认为:“10个6岁的小朋友相加就是60岁。”还有人说要用玩具、积木、小棍数出60……大家马上动手落实自己的想法,发现原来60岁有这么大!

庆生策划才刚刚开始,孩子们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他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现60岁,不同的实操过程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了“60”到底有多大。之后,他们又会关注、研究什么呢?我拭目以待。

故事二怎样过生日

借助老照片,我带着孩子们共同回顾了幼儿园在60年间发生的变化,更深切地认识了这个自己生活、学习、游戏的地方。

到底怎么给幼儿园过生日呢?有人想举办盛大的派对,有人觉得应该吃蛋糕,有人想把幼儿园布置得漂漂亮亮,还有人想在幼儿园的地面和大门口摆满鲜花……孩子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各种方案。可可的提议引起了全班的共鸣:“幼儿园过生日应该所有人一起庆祝,咱们还是制作生日帽吧,弟弟妹妹肯定不会做。”就这样,我们确定了过生日的方案——为大家制作生日帽。

听到孩子们那么多的想法,我兴奋地以为他们会策划一个非常独特有趣的生日活动,没想到最终的决定却是做生日帽。这是不是太容易了?我脑海中浮现出一批小工人在批量生产帽子的场景,疑惑孩子们能从中获得多大的发展。我有点犹豫,要不要引导一下。但转念一想,既然选择了相信孩子,放手赋权,我就要搁置自己的主观判断,不再主导活动,还是“走走看看”吧!

故事三幼儿园有多少人

既然要做帽子,孩子们认为,幼儿园里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顶。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人呢?孩子们讨论起来,可以像记者那样去调查,到各班去询问人数,回来再相加,得出总数。意见达成一致后,他们开始策划分工,决定两人一组,一人问、一人记录,还讨论了除了班级分别要到幼儿园的各个具体部门去采访。

一切商量妥当,孩子们拿着纸笔出发了。走遍了幼儿园的每个房间,调查了每间屋子里都有多少人。而且,去其他班级调查的小朋友能主动告诉老师和弟弟妹妹采访的原因,当发现有的班级当天来的小朋友数量少,还不忘询问老师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当遇到别人询问小朋友,是不是所有的生日帽都一样,孩子们居然灵机一动,回答生日帽各有特点,让对方充满期待。厨房的叔叔还送给孩子们几顶厨师帽试戴。孩子们发现,叔叔的脑袋比自己的大很多……

调查归来,大家分享了采访经历:有人从不敢说到敢说;有人体会到,分工可以帮助自己更快地完成任务;有人发现,大人和小孩的头不一样大;还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幼儿园的总人数。

我原以为调查幼儿园的人数难度不大,但看到孩子们的行动过程后,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们需要默契地分工合作,勇敢、主动、有礼貌地与人交流,清晰地表达想法,灵活地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房间和人数,耐心、机智地回答别人提出的各种问题……虽然活动刚刚开始,但在孩子们的身上就已经有这么多的学习发生了。

故事四需要多少顶生日帽

采访完毕,怎么能知道幼儿园的总人数?大家觉得应该用相加的办法。有人提出,大一班和大二班加起来是57;马上又有人把其他的班级两两相加。令我佩服的是,很多孩子尝试用口算把班级人数两两相加,还想到用计算器算出总数。

他们借用了班上老师们的手机,打开了计算器的应用程序。有的小朋友不会使用计算器,但也在不断尝试,询问伙伴,最终学会了使用手机计算器的方法。我们分头计算幼儿园的总人数,尝试了很多遍,不断比较不同计算方法的结果,最终大家认同出现最多的结果,发现幼儿园一共有225人。没想到,活动结束后,还有的小朋友对这个统计结果仍然不确定,又利用小积木、玩具等材料一个一个地计算,验证了这个总数。

活动之初,想到计算的量和难度这么大,我非常犹豫:这远远超出了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要不要继续?孩子们解决不了,怎么办?我怎么支持孩子?我将信将疑地放手让幼儿做。孩子们的热情、坚持、创造、负责深深打动了我。面对难题,积极想办法解决;对自己不认同的事情,勇敢质疑;不盲目相信权威,谨慎验证……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品质。有了这些学习品质,好像任何难题都不在话下。这让我打消了所有顾虑,并坚信继续支持孩子的想法是有意义的。

故事五怎么分工制作生日帽

确定幼儿园一共有225人,孩子们就确定了需要制作225顶生日帽。之后,总有人主动到美工区承担制作任务。但这么多顶生日帽,怎么做得完呢?孩子们提出,大家一起做,每个人分着做一部分。可是,我们每个人要做多少呢?怎样分配这个制作任务呢?

润润猜想:“每个人要做10顶才成。”然然提出:“可以分组,第一桌给大班做,第二桌给中班做,第三桌给小班做。”大昀提出:“可以按班级分,几个人一组,每组给一个班制作就行”……

有了上次统计的经验,孩子们决定要对这些方法进行验证。有的人开始用笔、纸计算起来;有的人拿出225个小积木,一个一个地分起组来;还有人合作一起验证。

可可和天润一组利用27个小木块代表我们班的幼儿总数,再将225个塑料积木代表所有的生日帽。最初,他俩认为,每人可以分4顶,结果发现剩下很多;又增加到每人10顶,结果发现不够分……立凡按照记录单的10个班级,把我们班师生31人分成了10组。每组正好3个人,多出一人给中二班,因为“中二班人最多,所以可以多配一个人”。然然想把大家分成3个组,按照不同的年龄班进行分配……牵牛也在逐渐增加帽子的个数,努力想让分配结果变得公平一些。

经过反复测算、分享讨论,我们最终确定了分工方式,分成四组(大班组、中班组、小班组、办公室组)来制作。

计算总数已经很难了,紧接着这个分配任务的过程又让我提起心来。在我看来,这可是道除法题呀!但之前的经历使我不再犹豫,大胆支持孩子们去面对发生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办法。同时,我也很好奇,他们会怎么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呢?最终,这些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又一次让我折服。强烈的内部动机驱使孩子们承担责任,激活思维。他们从容应对,互助合作,想出多种多样的分配办法。现在,我完全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且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也有了新的思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描述大班幼儿通常“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但在这个事件中,孩子们的学习远远走在我所期望的前面。

为什么孩子们的学习这么精彩和富有挑战?恰恰因为这不是老师教的,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已有经验,用自己的方式在体验、探究。是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引发了真实的学习,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力量。所以,教师更应该关注幼儿的生活,关注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从孩子的真实生活中生成课程。

故事六大家喜欢什么样的生日帽

每天都有人制作生日帽,渐渐地也有人习惯性地去清点生日帽。大班组最先完成了一个班级的制作任务,迫不及待地去赠送生日帽。隔壁大二班的小朋友得到生日帽非常高兴,纷纷表示感谢。这让孩子们特别开心。但他们细心地发现:有一个男孩迟迟不戴生日帽,原来是他喜欢的尖顶生日帽没有了。

回到班级,大班组的小朋友把赠送过程中的事情与全班分享。大家一致认为,要送别人喜欢的生日帽,让人满意。所以,孩子们调整了工作流程:先去调查别人喜欢什么样的生日帽,然后再进行制作。全班分组再次进行了采访,把弟弟妹妹和老师的需求,一笔一笔地记录在图画纸上。有的弟弟妹妹不说,“小记者们”就利用制作好的生日帽请他们自选,还有的请班级老师帮助记录。

回到教室,我们分享了采访的感受。乐乐说又紧张又开心,紧张的是不知道怎么写弟弟妹妹的名字,开心的是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牵牛觉得采访很快乐,能够帮助到身边的人。也有人苦恼,弟弟妹妹提出的制作要求是自己也不会的,怎么办。大家集思广益:可以翻翻书,找找图片;上网查找资料;或是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

“弟弟不戴生日帽”这一意外事件没有挫败孩子们的积极性,反而引发了他们的换位思考,推动着这群可爱的孩子不断接受挑战。看来,让所有人戴上满意的生日帽来为幼儿园过生日,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坚定目标。所以,新的学习又开始了!这也完全印证了“儿童是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的”这一理论。

由生日帽引发的活动在各种不确定的环境、事物中变化、发展着。儿童的学习也在科学、社会、艺术等领域之间流畅地发生着。此时,我不再担心制作生日帽的活动发展性不够,因为生日帽的种种事件都告诉我:只要幼儿有自己的动机或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与环境发生作用,不同的环境所带来的不同的反馈又在引发他们不同的学习。

故事七怎样改成大小合适的生日帽

丁丁负责调查厨房所有人的需求,当他拿着制作好的生日帽让叔叔试戴时,叔叔们非常喜欢,但是帽子都有点小。叔叔的头到底有多大?丁丁决定为叔叔们重新量“头”定制。

倪爷爷想要一顶圆形生日帽。丁丁仔细在原有生日帽的连接处把圆圈剪开,选择了一张相近颜色的彩纸作为连接,按照倪爷爷的头围量好,再粘贴。倪爷爷也帮助他一起把生日帽粘结实,戴上这顶新调整的生日帽,非常合适!

王叔叔想要尖顶的生日帽。丁丁发现刚才的方法不太适用这顶帽子的改造。小伙伴给他提出建议——用松紧带固定。丁丁很喜欢这个主意,就用打孔机在生日帽两侧打了孔,系上了松紧带,还亲手帮助王叔叔把帽子戴好。王叔叔晃了晃脑袋,生日帽非常牢固!他俩都开心地笑了。

面对帽子大小不适宜的问题,我开始时担心丁丁缺少使用尺子测量的经验,却忽略了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方式。丁丁的做法一下子开阔了我的思路。看他坚持的同时不乏灵活性,耐心满足“客户”的需求,又对产品精益求精,好一个“技术男+暖男”。而这个活动中所包含的学习内容与挑战确凿地证明了,成人眼里简单的送生日帽活动也很有益,要做好,并不简单。

反思:为什么孩子们比我想得强

班级的每个小朋友都在尽心尽力地做着生日帽,每做好一个,就拿给采访的人进行试戴、调整。活动整整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六·一”儿童节时,全园的小朋友、老师佩戴着我们班小朋友制作的生日帽为幼儿园过生日。孩子们欢呼雀跃,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和他们一起经历了整个过程的我,最理解他们此时的快乐和自豪……

最初,被我担心缺少发展性的这个活动最终历经两个月,沿着孩子们的学习足迹发展成了一系列自然、丰富、有意义、收获大大的活动,这是我们共同生成的课程。回想起来,为什么孩子们的学习能够持续两个月?为什么孩子们的学习能涉猎多个领域?为什么他们能够挑战和学习远远超出同龄人水平的内容?是什么重要因素在影响着这一课程的发生发展?……我试图寻找答案。

1儿童的动机或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学习能够持久、深入,一定是有强烈的愿望在支持。在这个系列故事里,动力就是“让幼儿园的每个人都戴上他们喜欢的生日帽,给幼儿园庆生”。因为这个目标,他们变得主动、勇敢、坚韧、机智、严谨、负责……

2教师的信任和支持是儿童主动学习的保障。我们班小朋友之所以能够那么有想法、有智慧、行动力强,是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会欣赏他们的各种想法,会支持他们去尝试自己的想法,错了也没有关系。安全的心理氛围和彼此尊重的人际关系让孩子们的思想和身体能够更加自由,主动学习有了发生的土壤。

3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有利于引发儿童学习的多种可能性。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互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比如,欣然接受生日帽并表示感谢的弟弟妹妹,带给我们班小朋友的是助人快乐的体验;不愿戴生日帽的小男孩引发了我们班小朋友的换位思考;厨房叔叔、爷爷的不同反应,促使丁丁研究不同的生日帽制作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发现了孩子们的动机,信任和支持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创造条件促进他们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这份精彩才得以生成。■

猜你喜欢
丁丁叔叔小朋友
长腿叔叔的三次长高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动物“叫”各不同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熊叔叔
熊叔叔的生日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