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那年,周恩来到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有一天,他发现租界的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原来,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这时,周恩来才体会到了伯父曾经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在沉思。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志不在年高。少年周恩来正是痛心于祖国的落后挨打、饱受侵略、惨遭蹂躏的现实,才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拥有了这样伟大的梦想,促使周恩来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下都坚持学习,为革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