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品味以“酒”相送的情深意长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2018-02-23 11:04王昌玲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渭城安西阳关

王昌玲

《送元二使安西》(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王维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怀着对朋友间真挚情感的感动,我和孩子们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一、以“西出阳关”为切入点,进行第一次对话,感受诗人心情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通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堪称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我巧妙地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由“西出阳关一路的艰险”而引起的担忧与不舍,也就成了我教学这节课情感的切入点。

在课堂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诗句,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中体会作者送行时的心情。然后利用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走进阳关,想象元二一路西行的艰险,假设“他也许会……也许会……”,在想象对话中,感受元二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所以“作者依依不舍地说,无比担忧地说”。利用这种入情地说、入情地读,学生对作者的心情感悟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二、以“举杯劝酒”为支点,进行第二次对话,体会好友离别时的情感

这首诗中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此时主客彼此可能有许多话要说,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此,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离别饮酒,自不同于久别重逢那样的痛快酣畅,总不免有些苦涩。但是这一斟一酌,情意却格外重。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两人对饮,一杯又一杯,主人总觉得似未尽意,总是劝客人再饮一杯,“酒是离别的曲”。

在教学中,我以古人常常“以酒达情”引入,让学生认识到:“酒逢知己千杯少”是心心相印、开怀畅饮的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解忧销愁的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饮下的是孤独的酒。《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酒是一杯怎样的酒?以达到对“酒”的多元解读。我适时小结:“这是一杯离别的酒”“这是一杯友谊的酒”“这也是一杯心连心的酒”“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采用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更”字看到了它内里蕴含的深挚情谊。

三、以“细雨垂柳”为景语,进行第三次对话,感悟寓情于景的精妙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是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种满了柳树。这一切,是极平常的眼前景,风景如诗如画,抒情气氛浓郁。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在教学中,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了表达离别的忧伤,描写了哪些景物?

朝雨是怎样的?绵绵细雨虽然润湿了渭城的轻尘,让渭城变得清新,但是在作者的眼里这朝雨却是怎样的?所以自古就有“细雨绵绵生愁绪”的说法。那柳呢?依依垂柳虽然抽出新叶,泛着新绿,可是在作者的眼里又是有着什么情怀?这柳恰似自己与朋友依依深情。真可谓“垂柳依依伤别离”啊!这样的进一层对话,无疑对诗意内涵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猜你喜欢
渭城安西阳关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渭城的雨
遥望阳关
渭城的客人
阳关:虚实印象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送别
西出阳关
要钱还是要命
“基地”大头目被美无人机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