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教育局教研室 云南普洱 666400)
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规范化和学科化的设计,能够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按部就班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能够使学生对科学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文章首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情况展开了分析,随后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分别从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细化教学设计标准等方面,就如何实现教学设计中的规范化和学科化提出了几点建议。[1]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小学科学教师虽然能够在课前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准备和课程设计,但是受备课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只是从宏观层面上制作一个大体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题目、教学目标以及大体的实施流程等。由于各个班级的情况不同,像学生的科学水平、学习兴趣等均有较差差异。如果教师不考虑这些问题,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科学教学设计,往往会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学设计不细化是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影响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2]
教学规范化是指所有教学活动需要按照教育部门出台的教学大纲来开展,并且要求教师做好教学记录,定期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实现教学质量的螺旋上升。但是在大多数的乡镇和农村小学,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科学教师并没有按照标准开展教学设计,由此导致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还有部分教师从个人以往教学经验出发,没有对教学设计的具体细节进行比对,也会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
在个别小学,由于教师资源不足,存在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科学教师的现象,无论是科学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教学质量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要想确保科学教学设计规范化和学科化的开展,首先必须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公共招聘的方式,招收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本校在职的一些科学教师进行培训。由于科学学科涉及到地理、生物、物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因此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广泛涉猎各个学科内容,为下一步规划教学设计提供必要的保障。
学生之间科学水平、理解能力的客观差异,决定了教师不能采取“一刀切”式的教学设计,而是要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针对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多种教学设计,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科学学习诉求。例如,对于班级中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制作教学设计时,应当以教材讲解为主,让学生通过教材内容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将科学教材中的静态知识演示出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需明确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的内容与作用,区别教材分析与教学背景分析的区别,突出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区别联系。另外学校需要依据国内优秀学校的教学经验,并根据本校特征为教师制定一系列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进程、教案设计、经验交流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并加强对教师的水平考核。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水平测试、教学成果考察等监督教师增强教学规范性,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阶段。它是由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构成的庞大系统,系统内三方面因素虽各自独立,但相互关联并关系紧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做到对教学系统三因素的把握,平衡三因素的相互关系,使其协调统一。[3]
评判一个教学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标准,在于该教学设计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因此,科学教学设计不仅需要达到“会学”的目的,还要完成“会用”的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科学教材中的内容,将该部分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便于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要主动转换角色地位,尝试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确保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学设计必须要秉持规范化和学科化的原则,以教学设计为载体,突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并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的。
课前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对于小学科学这种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来说,如果教师不能进行规范化和学科化设计,往往很难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就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成绩。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科学水平,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依照科学教材和教学要求,制定规范化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又要从教学实用性角度出发,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这也是我们开展科学教学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