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金沟湾小学 (以下简称 “我校”)是一所城区小学,生源比较复杂,约6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他们在祖父辈带领下迁居在我校周边地区,大多又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都无所谓。家长与孩子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忽视心理健康教育,造成孩子易形成内向性格。再加学习上的一些压力,孩子心灵蒙上一层 “阴影”,存在承受不了失败、害怕困难和挫折、经受不住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等一系列抗挫折能力低的现象。面对挫折时,学生有的选择逃避,有的不知所措,有的惊慌不已,严重的甚至患上了心理疾病……而这些都妨碍着学生改正自身的不良习惯,阻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要求: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见,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我们永远不知道前面会有怎样的拦路虎,也不知道会在何时跌倒,只有具备抵御挫折的能力,才能在自身调节下积极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基础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小学语文含有丰富的内容素材,具备人文性和工具性。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抗挫折的力量。
小学语文课文塑造了一个个特点鲜明、性格正直、充满正能量的人物形象。以语文S版六年级课文为例,就有历经重重困难的尼尔斯、冰天雪地里坚守岗位的哨兵、不怕困难阻挠的詹天佑、与大海搏斗的桑提亚哥、不怕风餐露宿的陆羽……这些都是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积极努力,通过自身力量战胜困难的人物典范,他们正是值得小学生学习并从中获取抗挫折力量的榜样。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胜过于千言万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人物事迹,深入认识人物性格特征,学习其精神品质,明白困难并不可怕,挫折是客观存在的,要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除了课文里塑造的人物外,很多课文的作者本身就是勇于面对困难的强者,印证了那一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比如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1972年21岁的他因病双腿瘫痪,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他在轮椅上坐了三十多个年头,双肾功能衰竭,患上了尿毒症,从1998年开始一直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即便这样,他的著作仍一部部问世。可以说,在他的一生中,困难始终相随,虽然他也曾自暴自弃,但在母亲的鼓励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战胜了困难,成为坐在轮椅上写作的 “强者”。了解到这些事迹,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会被史铁生的自强不息所打动,此时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深入思考:我们遇到的挫折可能只是一场比赛的失败、一次不及格的分数、一场同学间的误会、一顿来自老师或家长的批评……这些挫折跟史铁生的困难比较起来,只算是很小的挫折,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史铁生在那么大的挫折前都能 “屹立不倒” “重新站起”,我们有着健全的身躯,怎能在困难面前轻言放弃呢?我们要把他当成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榜样,提醒自己:困难并不算什么!
“文以载道”,一篇篇内容生动、富含哲理与情感的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难得的素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我们要深入利用教材资源,将抗挫折教育适时渗入课文学习中去。在这些课文中,有一些是直面挫折的课文,比如 《詹天佑》 《老人与海》。学习这些课文时,我们除了领会整篇课文的内容、语言、思想外,还可抓住文中具哲理性的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课文 《詹天佑》有这样一段描写: “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我们可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发挥想象,一个在野外辛苦工作、直面挫折、不断自我勉励的詹天佑形象跃然于纸上。
《老人与海》中也有一句激励人心、给人勇气的话: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是老人桑提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要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困难,也许这些困难和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语文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抗挫折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而应拓展到课堂之外,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广泛、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
我们可以开展搜集名言警句的活动。一句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体现丰富的哲理和实践经验的话,令人回味无穷。学生在抄录、朗读、交流的时候,既启发了智慧,又增强抗挫折的意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调查、知识竞赛、演讲、辩论会、课本剧表演、周记交流、生存考验活动等等,学生在活动中经过自己的努力,经受失败,感受成功。这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还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其抗挫折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积极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出不足,帮助改正;遭遇失败,引导站立;面对成功,享受喜悦但戒骄戒躁……这样的过程能让学生最直观地面对困难,积累抗挫折经验,更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语文学科就是这样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我们可以通过感悟鲜明的人物形象,解读作者独特的情怀,受到启示和教育。我们还可以于课堂之外开展多彩的大课堂活动,这在形成一个人的品格底蕴,树立责任感,培养抗挫折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当然,我们也不可以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心理健康辅导课,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尺度,将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适时渗透于语文学科学习中。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和坚持,让学生笑对生活的风霜雨雪,积极面对挫折,感受生活的美丽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高靓.抗挫折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吃苦[J].少年儿童研究,2012,(1).
[2]徐艳.宝剑锋从磨砺出——以挫折教育砥砺学生健康成长[J].教育艺术,2016,(5).
[3]边和平.挫折教育学[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