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锦威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一般来说,能够真实还原现场的新闻才更有新闻价值。现场新闻一般都是独家的,以自己的眼光和视角去发现的新闻。现场短新闻也称作目击式新闻,记者通过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通过自身所见,再现整个新闻事件。现场短新闻的最重要特色是新闻本身的现场感,它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所以,每条现场短新闻都应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目睹的每一幅画面和每一个细节,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换个角度说,不但写得速度要快,还要发得快,更倾向于对事件发生的现场化处理,现场短新闻在写作表现上可以选取一个侧面,一个镜头,但更多的是用特写手法。通过记者观察,把一件事完整而有选择地复现给读者,从而极大增强新闻表现力和可信度,可以说,这一独特的结构特点给现场短新闻的传播带来了极大便利。
现场短新闻的报道,从传播学意义上说,实现了信息生成、采集、传播和接受这四个环节。一篇好的现场短新闻不仅要在采访上花力气,还要在写作上努力下功夫。现场短新闻写得有现场感,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情动人,新闻是有生命的,要写得有感情。那么,记者要加强现场短新闻的感染力,就必须把正在发生新闻当事人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来,做到融情于事,情真意切,引起读者感情共鸣,增强现场短新闻的震撼力,从而产生感染人的良好效果。现场短新闻在传播上具有新闻价值高,短小精辟、信息量大、现场感强等特点,现场短新闻“现场再现”和“短小”的特点,使现场短新闻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特色。随着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改革的推进,受众对那些抽象的新闻越来越不买账,特别是信息时代下快节奏的生活,对那些大篇幅的新闻越来越反感。谁能赢得受众,谁就能掌握新闻话语权。现场短新闻这种形式越来越受到媒体重视,并得到了大力倡导。
何为感受,就是运用记者的感觉器官,接受新闻事件现场各种信息后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记者的观察侧重于对客观方面的认识,着眼于全体的感情层次和情感变化。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新华社的记者就兵分16路挺进灾区,共派出100多名记者深入现场,甚至还有一些记者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与先遣救援军队一起徒步进入重灾区进行现场报道,正是这些深入现场一线的记者采写了一篇篇震撼人心的新闻报道。鼓励记者到第一线,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现场,多写现场短新闻便成为造就一支过硬的新闻队伍、提高报纸质量的必由之路。新闻的“现场效应”强调新闻记者亲身感知和亲身经历整个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只有新闻记者真正“深入”新闻的“第一现场”才能体现现场短新闻的个性,而不是只根据道听途说采写“第二现场”新闻或“假”现场新闻。优秀的现场短新闻能让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新闻诞生那天起,“短”和“现场”就与新闻形影不离,现场短新闻应让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再现的不是静态新闻,而是以具有强烈动感的画面,通过准确生动的描述,抓取新闻现场细节,捕捉新闻现场动态。现场短新闻通过画面、情景的具体形象来传递信息。据学者考察,信息时代下的新闻受众更注重思辨和实际。对受众最具现场感染力,是现场短新闻独特的优势。提倡写现场短新闻,有利于提高记者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养,增强新闻敏感性,能否抓住有价值的新闻,是对记者新闻敏感以及观察和思辨能力的全面考验,而多报道现场短新闻又是新闻机构博取受众关注的一把利器。
优秀的现场短新闻写作,不仅是作者对典型现场的精确描述,更是对典型人物或事件细节的出色抓取。全国好新闻《陕北有煤海》,记者冯森龄在采写这条新闻时,就是用自己目睹的一个个细节和事实展开。“院墙、猪圈、厕所也是用煤块垒的”“走进了煤的海洋”“数百亿吨之多”通过形象具体的叙述来凸显陕北这个“煤海”。其中,也通过几个具体形象的事例把村民的日常生活和煤联系起来。“农村把发洪水当作捞煤的好机会”,“厚度达七八米,比两层楼房还高像切豆腐一样,用钢钎和榔头一块块地把煤切下来”。直接引语,现场观察,通篇都是细节描写,文虽短,影响深远。
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是建立在新闻学基本理论之上的。面对当今媒体的竞争压力,在传播效果上的“快、平、短”,使现场短新闻这类“小”样文章更贴近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快节奏阅读习惯。从新闻事件现场这个视角抓住新闻时机,不仅可以体现新闻的准确性,还能增加新闻的可信性,抓住细节说新闻,捕捉最有意义的新闻事实,同时,可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只要一个事件、一个场景或人物的一个细节都能引起读者共鸣。从新闻这个视角透视现场,有价值的新闻和现场才显得有意义,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才能达到最大作用。
好的现场短新闻与记者的视觉是否敏锐有直接关系,据视觉生理学研究,一个正常人从外界获得信息,66%以上是从视觉开始的。记者的眼睛应是“望远镜”,既要看到新闻现场的近景,也要看到新闻现场的远景;既要观察到新闻现场的事,又要观察到新闻现场外的情;既要善于捕捉住新闻现场显而易见细节,又要挖掘出新闻事件中更深层次的细节。《莫期科出现手纸荒》就是记者在平常采访中用“慧眼”发现的一个独特现象。
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现场短新闻能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活跃于新闻报道的各个角落,其在新闻媒介传播中的功能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现场短新闻是信息传递的一种工具,它在媒体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来自于其魅力特色和新闻短小且现实感强烈的震撼力。现实与未来的新闻竞争,归根到底是信息的竞争,短小而有内涵的现场短新闻,无论从传播效果还是自身魅力特色去探究,它都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新闻竞争趋向于时效争夺的今天,谁能及时而大量地把握信息流,并尽快传播出去,谁就能赢得受众。在新闻被同质化的今天,新闻媒体和新闻人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和提高公众服务意识,通过更快、更广、更贴近实际生活和受众心理的新闻报道来得到受众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月新,单波.现代新闻写作[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彭朝丞.现场短新闻的界说与写作[J].新疆新闻界,1996(6).
[3]王中义.现场感是现场短新闻的生命线[J].传媒观察,1992(12).
[4]佟格歌.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J].中国传媒科技,2011(3).
[5]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