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秋萍
媒介融合是我们当今社会的媒介发展主流。媒介融合就是电子媒介,通过网络科技、微博、微信实现信息传递。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财经方面的新闻,财经类相关内容需求增长将会是大势所趋。但现如今,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仍旧沿用比较单调的传播形式,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每况愈下。本文结合当今社会现状,就融媒时代下我国财经类节目的传播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展开研究。
“融媒体”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通过不同媒体的互补,把各种媒体手段结合起来,在内容、宣传方式等方面进行互补。“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相结合,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且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所以,不管是从眼前还是长远来看,媒介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一方面使传媒机构可以运用两种以上的形式去传播同一类信息,给传播方、接收方带来不少便利。另一方面,新媒体又对观众注意力产生争夺、对广告市场产生侵吞,传统电视媒体以及纸媒已被推到了媒体变革的风口浪尖。电视媒体若要避免悬崖式下跌,就必须加速自我改造、自我优化的转型进程,纸媒的融媒体作品,“越来越精”是最显著的特点。从前,纸媒记者“临危受命”做出镜报道,常常会因为紧张显得不专业,而现在,越来越多传统纸媒在招聘新人时就专门设置了新媒体采编岗。可见,传统媒体必须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将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进行整合,力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荣,迅速探索和寻找自身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尽快融入“融媒体”时代。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受众对财经信息的需求欲望。越来越多人渴望了解、掌握金融、证券、房地产、资产管理等相关知识。财经类信息的需求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这正是我们财经类相关节目生存的土壤。
但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的收视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电视财经类节目基本分为三个大类:资讯类(以央视《交易时间》为代表)、谈话类(以央视《对话》为代表)、评论类(以央视《央视财经评论》为代表)。无论哪种类型,收视率都非常惨淡。据尼尔森调查数据统计,中央电视台财经节目的平均收视率长年在0.3上下徘徊,而同期综艺节目的收视率则是它们的十倍以上。
纵观国内各省级电视媒体的财经节目,节目类型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和创新不足的缺陷。收视率同样不尽人意。究其原因,节目传播手段单一、时段分配不合理,影响了人们的收视兴趣。加上节目形式的单调,内容的枯燥,使受众对节目提不起兴趣,这也是财经节目无法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许多财经知名博客的粉丝量急剧上升,一些财经自媒体的点击量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与运行,让新闻传播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新媒体生态下,信息需求的分众化趋势明显。如今的电视观众注意力远没有以前集中了,第二屏幕争夺了原本支配给电视的时间。传统财经电视媒体的发展显然遇到了一系列挑战。
如何改变这种颓势?相信每个从业者都在思考答案。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电视媒介究竟是挑战还是机遇?相信每家传统媒体都在探索。财经电视节目若想增强竞争力,获得市场份额,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权威性、现场感等特点和优势,由于各家电视台对“财经”的理解和定义不同,我国现有的电视财经频道大多以大财经的形象出现并对互联网等新媒体中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媒体必须严守新闻采编审查机制。新闻采编审查机制不健全是目前新闻采编工作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利用互联网思维,建立具有受众主动性、交互性的视频网站,通过不同的方式以及手法,提高新闻传播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若想巩固自身地位,要主动融入新媒体,打破媒介界限。这就需要我们在视频网站作为电视媒体迎接互联网时代变革的一种表现形式,具备独立的品牌意识,打造全新的互联网品牌。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将越来越趋向于共享,新闻资源必然会进一步开放,而不再被垄断。此外,要摆脱官网、门户资讯网形式的制约,从用户体验出发,注重网站页面的视觉效果,提升网站的便捷性和服务性,增强信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
数字媒体同时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充分个性化信息能同时送达认识或不认识的无数群体;每个参与者,无论是出版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均拥有对等的控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网民规模持续扩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网络媒介传播的重要终端,越来越多人通过计算机这种电子产品来获得信息。然而,在众多传统媒体运作的APP中,能够成功吸引用户下载并留住用户的凤毛麟角,这就需要国家在这一方面继续加大发展力度。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在这方面着手较早,央视财经APP已经运用了五年多,为银屏财经信息的再度传播提供了新途径,并且影响力逐年增加。
想要在众多的APP应用软件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除APP本身应用功能的内容,还要重视用户体验,了解客户的需求。
电视媒体若想巩固自身地位,就要主动融入新媒体,与其他的媒介进行融合,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节目传播手段、节目表达形式的等方面下功夫。
我国现在的财经类节目的发展比起综艺类节目来说相对落后,比起情感类节目来说发展艰难。现有的财经节目形式,大多是由专家坐堂给大家讲解相关财经知识,专家是专业术语、技术词汇满天飞,一般观众则如坠云雾山中。此时,转换频道是大概率事件。或许换一种形式更为有效。比如,可以通过当事人提问的方法对症下药;可以利用头脑风暴式谈话的形式以达到思想碰撞深入探讨问题的目的;可以通过故事和财经的结合、通过趣味性和启示性的财经节目,提高人们的关注度。
在这方面比较吸引眼球的财经类电视节目当数中央电视台的《致富经》和《生财有道》。这两档节目正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展现主人公的致富过程,通过讲故事来阐述与财经相关的道理和知识。正是这种生动的、接地气的方式,使这两档节目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这也正是值得诸多财经类节目学习的地方。
新媒体的崛起,传统的财经类电视节目注定会受到影响。面对挑战,学会将新媒体的长处叠加到财经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中,是阻止节目收视率、收视份额不断下滑颓势的有效途径。
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财经类节目将置身媒介传播的前沿。毕竟,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人们对于财经类相关信息的极大需求。这也是我国媒介市场的一个极大的份额。占有这个份额,才能追赶上我国经济发展步伐。
提高受众对权威电视财经类节目的认可度,门槛并不是触不可及。毕竟它有自身优势。一方面,它的信息是经过层层筛选、互证之后的呈现,有权威性;另一方面,人们对于主流媒体的财经类节目的认知度、认可度依然存在。
近年来,融媒体建设探索中,传统媒体走过弯路,但总体是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本文旨在结合个人多年从业经验,就现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对财经类电视节目在媒介融合时代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文引起媒体同仁对所探讨问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王淳,李桦.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J].低碳世界,2016(36).
[2]李萌.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J].新媒体研究,2016(22).
[3]朱超.全媒体时代广播资源整合与共享探微[J].中国传媒科技,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