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乾
文字新闻采访是媒体的基本业务。记者外出进行街坊、对各种企业、政府等的会议进行采访等都会涉及到记录工作,除了极个别的新闻团队有属于自己专业的采访速记员外,一般的媒体行业,尤其是地方媒体,极少有专业的速记人员,记者只能靠自己去记录采访内容,为了防止遗漏和遗忘采访内容,录音笔就成了记者采访必不可少的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录音笔等电子产品由于其在记录方面具有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的特点,所以在新闻采访中被记者广泛应用。有了录音笔,记者就不会有记录遗漏的顾忌,于是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被采访者的交流中。采访交流是新闻采访活动的中心环节,录音笔的使用可以使记者思路更加清晰,使双方的发言更加流畅,正问、追问、侧问等提问技巧也可以运用得更加自然,使采访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采访完之后整理录好的音频,即语音转写,是新闻工作者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文字新闻的采访录音转文本的问题与对策。
文字新闻的采访录音主要是为了方便记者在采访后对采访内容进行确认和补充。由于文字新闻报道产品呈现时不需要使用音频,所以采访录音只是作为记者记录采访内容的一个载体,用户所接触的文字新闻产品是记者将语音转化为文字的文本内容,所以对音频质量的要求没有广播新闻采访录音和电视新闻采访录音高,只要记者能听清楚所录的音频即可。又考虑到成本问题,所以媒体没有足够的财力为每个记者都配置广播新闻采访录音那样专业的高精度的收音设备
“在采访中,不同的采访对象会对记者有不同的情绪反应。”[1]有的被采访者对着话筒讲话会感到紧张,而话筒又难以隐蔽,所以录音笔体积更小、外形更加日常化的特点,会使被采访者的紧张情绪有所减少,所以在一些采访中不用专业的收音话筒反而采访的效果更好。
在收集的音频的质量方面,高精度的专业收音设备比录音笔要高得多,但是目前还不能也没有必要让所有记者都使用高精度的专业收音设备,文字新闻报道的记者外出采访时,在收集声音方面一般只携带录音笔即可。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所以文字新闻采访录音的音频质量较差,为语音转写工作增添了难度。
传统的“采访(录音)——手动听打——整理录音——写稿”的流程中,手动听打整理录音耗费了记者大量的时间精力。[2]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讯飞听见语音识别、百度语音等语音转写软件。在讯飞听见平台,记者将1个小时的音频上传,大约5分钟后即可收到转写后的文本,大大提高了人工转写的速度。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转写技术整体上有了提高,但是还不够成熟,仍存在一些问题。
“百度语音识别97%的准确率是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下达到的目标,在噪音干扰的情况下如何提升识别率,百度还有工作要做。”同样,讯飞听见语音转写的高准确率也只有录音在比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才能达到。
在新闻采访的实践过程中,除个人专访之外的采访活动,一般采访环境是比较嘈杂的。一般的会议新闻,参会人员至少也有五、六人,会上翻页、咳嗽、多方争执的声音都是不能避免的;一些大会还会有大量的听众,比如人大会议、政协会议、各种发布会等,人多难免会使得采访环境嘈杂,这些都会使音频质量降低,使语音转写的准确度降低。
首先,被采访者不会像主持人那样标准清晰、字正腔圆、语速适中,所以在采访中存在一些被采访者的普通话不标准,甚至有些人不会说普通话,语速时快时慢,语言逻辑不清晰,语气词较多等问题。而现在的人工智能转写软件能够识别的语言种类是有限的。比如,笔者实践的过程中,有一次“河北”被软件转写为“合肥”。因为被采访者的方言习惯致使其发音不标准,从而导致软件转写不准确。
其次,由于新闻是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行业,新闻所涉及的是新鲜的事物,在一些专业的、前沿的名词术语转写方面,目前的语音转写软件还不够精确。另外对于一些专有名词的转写,比如人名、企业的名称等转写准确度较低,这与新闻所要求的准确度原则相违背。
每个人说话都有其内在逻辑,会有“一方面”“另一方面”“第一”“第二”等逻辑语言出现,在目前的软件转写的文本中,文本不会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分段,往往一大段文字包含多个意义层次,给新闻工作者阅读文本带来了困难。在采访多人的录音转写中,软件转写不会把不同的发言人所发表的言论进行段落划分,一个段落中往往包含记者和多个人的发言,文本结构混乱。
另外,采访是口语,所以被采访者说话时会用到很多的口语和语气词,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笔者发现“这个”在口语表达中用的较多,而在最后给受众的文字新闻产品中,不会大量地使用“这个”。但是由于软件转写是对全部音频信息进行转写,所以会对被采访者的口语表达不加任何修饰地转写,这虽然保证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但是也加大了记者校对采访录音的难度。要想达到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和便捷性两方面的平衡,还需要人工智能语音转写技术更加智能化。
由于语音转写软件技术的限制,采访录音的转写结果不够完美,这就需要将人工转写和软件转写相结合,在提升语音转写速度的同时提高转写文本的准确度和逻辑性。考虑到语音转写软件对于音质的要求较高,记者可以想办法提高采访音频的质量。如,记者通过日常的采访经验,把握好在不同的环境中录音笔与被采访者的距离,或者与被采访者约好在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进行采访,为录音和采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科学研究与实践联系紧密,所以技术研究人员应和记者接轨,开发研制出能够解决新闻工作者迫切需要的技术。例如,2013年推出的Livescribe3智能笔就很好地满足了记者的采访要求,该智能笔“可以边书写边录音,当你点击文字的时候,便会播放该文字对应时刻的录音,方便查询音频资料。”
“采访不能只当‘录音机’,要当多功能的‘微机’。在采访过程中,要像‘微机’那样,对各种素材进行比较、鉴别。”[3]记者需要在采访中对被采访者所说的材料认真聆听并思考,把握采访的逻辑性,弥补语音转写软件逻辑性的不足。记者可以对采访中的要点进行关键词记忆或记录,比如人名、地名、数字、“首先”和“其次”等内容,以便于后期整理采访内容并有利于保证新闻内容的准确性。记者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速记能力,不论是记在心里还是记在电脑上,要尽量在采访现场就把内容记录好,而不只是单纯地依靠语音转写软件。
总之,记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新闻专业素养,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最真实的、客观的、快捷的文字新闻采访录音的转写技巧。
[1]谢骏.新闻采访讲座之三 倾听和记录的艺术[J].当代劳模,1995(5):43-44.
[2]胡郁,袁春杰,王玮.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以智能语音技术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6(11):15-17.
[3]王进龙.采访不能只当"录音机"要当多功能的"微机"[J].新闻通讯,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