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江苏南京 210000)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在2001年以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中,包括唱歌(小学低年级加有“唱游”)、欣赏、器乐和识谱四项。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学科的发展,为了突出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强调音乐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课程价值,这一标准将原有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教学领域,并将原本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音乐创编活动,加以集中并拓展为“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两个领域。[1]
虽然在现阶段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不再出现“唱游”这种说法,但它在小学低年段的音乐教学中仍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唱游约占整个教学内容的30%,比重较大。
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中,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手拉小手》的简短介绍中就写到“音乐娃娃手拉手,唱歌跳舞交朋友。听音乐,打节奏,拍手踏歌乐悠悠。”这里说到的音乐娃娃分别是听听(听音乐的音乐娃娃)、唱唱(唱歌的音乐娃娃)、奏奏(演奏乐曲的音乐娃娃)及动动(跳舞的音乐娃娃)。其实,这里的“奏奏”和“动动”就是唱游活动中提到的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等。
而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主编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教材中也提到: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经常会出现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刚入学就厌学、无自控能力、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与老师沟通们不能与同学相处等等。因此,“新体系”教学通过创设有意义的音乐活动,让孩子们在听、动、唱、创的预约中获得音乐情感体验,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共同参与音乐活动中,初步养成音乐学习的习惯和纪律。其实,“新体系”中的“听、动、唱、创”就是以前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提到的唱游活动,包括:律动、歌常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等。
1.游戏性和趣味性。游戏是孩子学习生活和表达生活的重要方式,在唱游活动中,老师必须创设大量的音乐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提高了“动”的欲望。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更加生动,活动也就更加活跃了。
2.音乐性和形象性。唱游教学必须以音乐为主线,通过情感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来打动学生,教师必须善于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来。
3.即兴性和创造性。唱游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参与,即兴发挥。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给学生以创造主题和表演的时间,要善于创设情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发展和改进的。
4.自信心和自主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唱游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想象,创造,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自主的个性。我在教授低年段音乐课中,一直都会在每个学期末留出1至2节课的时间,开展“小小音乐会”的活动,孩子们可以给大家表演学的乐器或、歌曲或者是舞蹈。有些孩子说自己也想成为小小音乐家,但自己并没有学乐器或者舞蹈之类。这时,我就会告诉他们,课堂中学到的歌曲也可以,但是需要加上自己的一些的创造。而孩子们的这种“创造”就来自于音乐课中老师给予学生的锻炼及引导。经过第一个学期开展的“小小音乐会”的活动,经常会有学生问,什么时候能再次开展“小小音乐会”?学生为什么会这么期盼这样的活动,是因为他在这样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自主性,建立了自信心,收获了成就感。
唱游教学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完全符合一、二年级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通过唱游教学学生不但能发展音乐素质,还可以对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加以培养,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全面的和谐发展。[2]
1.它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企及的优势,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了儿童的趣味和运动特点,并充分展示了快乐的教导。
2.音乐课堂中的唱游活动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位学生都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让学生做了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课堂上的引导者,而不是只是得灌输者;体现了生命化课堂的特点;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部分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并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创编的动作不太准确时,教师不要轻易地否认或者取而代之,应该引导和启发他们改进动作,鼓励他们做更大的尝试,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创编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表扬积极参与创编的学生,更重要的是鼓励那些胆怯或能力较弱的学生,探索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低年段的学生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我们不能让这样的学生在统一、固定的模式中得到那些只会说、只会写而不会用的知识。我们需要给学生的是一个由教师引导、他们自己创造的、充满乐趣的音乐课堂。这样的课堂我们可以通过有选择的加入唱游活动来实现。让学生们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上体验到更多、更好的音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