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检查结果的对比

2018-02-22 15:38刘跃民康敏武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诊断

刘跃民 康敏武

[摘要]目的 比较CT和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检查的结果,为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提供最佳方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的AS骶髂关节病变86例患者,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比较CT和MRI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 CT检查表现异常76例,检出率为88.37%;MRI检查表现异常86例,检出率为100.00%,MRI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为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变化、关节面下骨质硬化与关节软骨肿胀等。MRI检查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下骨质硬化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对1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CT与MRI检查各具优势,MRI检查在病变影像学特征检出率、病变分级等方面的效果优于CT检查。

[关键词]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CT;MRI

[中图分类号] R59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2(a)-0154-03

强直性脊柱炎为一种常见疾病,多会侵犯中轴关节,病程相对较长,病灶多会累及外周关节,严重时还会导致纤维性、骨性强直[1]。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于青年男性,临床误诊和漏诊率相对较高,使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常见病变,随着病理改变,骶髂关节炎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若是病情持续恶化,则会造成脊柱僵直、关节强直等情况[2]。因此,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进行准确诊断,对于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意义。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是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的常用手段[3]。本研究对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比较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AS骶髂关节病变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28.4±12.5)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3.1±0.5)年。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临床检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

纳入标准:①符合1984年美国纽约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4];②无任何精神类疾病,意识清晰;③能顺利完成医学影像检查;④实验室检查证实, HLA-B27阳性,血沉升高、C反应蛋白阳性。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妊娠期妇女;②有精神疾病者;③患有风湿、类风湿、椎间盘突出以及外周性关节炎疾病者。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以1984 年美国纽约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为依据,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進行比较。

1.2.2 CT 系我院现有的GE公司Lightspeed Ultra全身多层螺旋CT机,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始终保持伸直状态,头先进,使患者的腰4或5椎体上缘的位置向下进行连续扫描,直至耻骨联合下缘。扫描操作期间电压水平设定为120 kV,电流水平设定为375 mA,矩阵面积设定为512×512,螺距为1.0,层厚为3 mm,层间距为3 mm。经工作站对所得的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通过软组织窗、骨窗观察骶髂关节情况,窗位、窗宽在检查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MRI系我院现有的GE公司Signa Ovation 0.35TMR机,检查过程中的操作与CT相同,矩阵面积设定为256×256,常规SE脂肪抑制序列经过常规SE T1WI、横断面、冠状面脂肪抑制序列TR5000 ms、T2WI、TE95 ms,扫描层厚为4 mm,层间距水平控制在0.5~1.0 mm。

1.3 诊断分级标准

CT:0级为表现正常,1级为疑似发生病理学改变,骨性关节面的质地表现相对粗糙;2级为异常表现程度轻微,骶髂关节侵蚀、硬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观察难度较小,关节间隙基本未发生变化;3级为异常表现程度较为明显,骶髂关节侵蚀、硬化具有一定局限性,观察难度较小,存在明显的关节间隙;4级为异常严重状态,即完全性关节强直[5]。

MRI:0级为表现均正常;1级为疑似病变,存在软骨下硬化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骨髓有局限性的脂肪堆积,骶髂关节炎程度较轻微,侵蚀的位置为2处以内;2级为中度硬化,骨髓有脂肪堆积,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侵蚀位置达到甚至超过2处,骶髂关节的炎症反应程度较轻微;3级为严重硬化,普遍存在脂肪堆积情况,腰椎活动能力受限程度严重,部分关节位置出现强直;4级为出现严重异常,即完全性关节强直[6]。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的比较

CT检查表现异常76例,检出率为88.37%;MRI检查表现异常86例,检出率为100.00%,MRI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种检查影像学表现情况的比较

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变化、关节软骨肿胀、关节面下骨质硬化。MRI检查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下骨质硬化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两种检查方法对分级病变检出率的比较

MRI检查对1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两种检查对2级、3级、4级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阶段,对骶髂关节进行CT和MRI影像学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综合性的判断,可以使临床诊断率得到显著提高。CT分辨率较高,层面检查不受影响,能够对骶髂关节病变清晰显示,但其对关节间隙、关节软骨等部位的显示不清晰[7-9]。有文献报道,MRI检查在关节间隙、关节软骨的检查方面较CT有明显优势,对软组织各层次的具体结构进行较清晰地显示,使CT不能够正常示的关节间隙、关节软骨等得到充分的显示[10-12]。

本研究对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示,CT检查检出率为88.37%;MRI检查检出率为100.00%,MRI检出率高于CT检查。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为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变化、关节面下骨质硬化与关节软骨肿胀等。MRI检查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下骨质硬化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MRI检查对1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13-15]。

综上所述,在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CT与MRI检查各具优势,MRI检查在病变影像学特征检出率、病变分级等方面的效果优于CT。

[参考文献]

[1]梁佐堂,李继峰,董乐,等.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2):84-87.

[2]蔡长寿,冯丰坔,邱波,等.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 26(6):1132-1135.

[3]王雨,毛明伟,陈家飞.磁共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36):4085-4087.

[4]俞志中,何亚群,刘茂林.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7-28.

[5]谢光辉,吴慧忠,曾伟锋,等.X线、CT和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影像学价值对比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4):916-917.

[6]Landewé R,Braun J,Deodhar A.Efficacy of certolizumab pegol on signs and symptoms of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including ankylosing spondylitis:24-week results of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study[J].An Rheum Dis,2014,73(1):39-47.

[7]尹成俊,魯国卫,章宏,等.CT与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3):485-486.

[8]周子和,李国权,朱世培.X线、CT、MRI检查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敏感性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0(3):1617-1619.

[9]高岱,李坤鹏,文琼芳,等.骶髂关节CT不同分级标准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和随访中应用价值的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9):3137-3141.

[10]曾宪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使用X线、CT和MRI诊断的临床效果对比[J].医疗装备,2017,30(18):124-125.

[11]王红涛,贾兆松,赵魁.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MRI平扫与X线平片、CT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6):883-884.

[12]李雪娟,黄丽葵,袁小平,等.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4,25(13):1939-1941.

[13]宋习忠,韦素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7):1415-1418.

[14]周萍丽.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X 线、CT和MRI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 14(10):117-120.

[15]于勇,段海峰,杨创勃,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90例X线平片、CT和MRI诊断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9):1214-1216.

(收稿日期:2018-06-14 本文编辑:张晨晖)

猜你喜欢
诊断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