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丽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对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材研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材 研读 方法
一、正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
正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是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材研读能力的重要方面。数学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在初步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教材编写意图后,进行“追问式”“联系性”“多视角”“延伸性”研读,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进而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的核心内容。
在小學数学课本的编写中,编写者一般从生活中的案例作为切入点,先依据情境导入进行观察分析,再归纳总结出数学公式、概念等知识要点,最后进行知识点的强化训练。这种教学环节的设定是以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等方面为基础,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展现,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推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加强对数学教材概念的梳理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教材研读能力,就必须加强对数学概念的梳理。数学教材和其他教学略有不同,其概念和公式较多,且晦涩难懂。理解和掌握概念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难点。而有些教师本身对概念的梳理和掌握并不充分,对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应用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
三、重视数学公式内涵的把握
理解和把握数学公式的内涵,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公式的内涵,才能举一反三地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如在教学“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公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汇报—归纳等过程,独立推导出周长=(长+宽+高)×4,让每位学生都能真正理解其公式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后续的变式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理解和掌握公式的本质,建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才能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加强课后习题的整理
课后习题是帮助学生梳理数学公式、概念和应用的基础,通过整理数学习题,可以提高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理解不到位的困惑。
如小学六年级“圆柱”一节的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道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横着或竖着卷起来,可以卷成什么形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卷成的这两个圆柱的异同点。通过这个练习,不但挖掘了圆柱和长方形纸张的关系,还梳理了圆柱的特征,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了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与长方形长与宽的联系,同时拓展了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推动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
五、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在提高教材研读能力时,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在数学教学时,许多教师过多地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训练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应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教材研读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正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加强对数学教材概念的梳理、重视数学公式内涵的把握、加强课后习题的整理,及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等方法,教师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总而言之,在研读教材时,教师不但要关注自己的“教”,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参考文献:
[1]李松林.回到课堂原点的深度教学[J].基础教育参考,2015,(16).
[2]刘晓玫.小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规律及特点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