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8-02-22 15:38李素芬高升肖亮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脑卒中

李素芬 高升 肖亮萍

[摘要]目的 探讨桥式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给予桥式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前及8周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徒手肌力测试法(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锻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式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力和平衡能力,促进下肢步行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桥式运动;脑卒中;康复锻炼;下肢步行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2(a)-0088-04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致血液无法供应脑组织从而引起损伤的一类疾病。脑卒中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是目前世界第二大死因,其致殘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2]。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锻炼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卒中患者管理的重要部分[3]。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经早期康复锻炼,其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但常规的康复锻炼很难兼顾步行的负重、迈步、平衡等要素,导致患者步态异常,康复效果不满意[4]。桥式运动是一种选择性髋伸展运动,可在早期康复中锻炼患者床上体位变换的能力,广泛应用于偏瘫患者的康复锻炼。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桥式运动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步行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6~75岁,平均(58.42±5.83)岁;病程1~5个月,平均(2.67±1.22)个月。对照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8~74岁,平均(59.24±5.54)岁;病程1~5个月,平均(2.91±1.34)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通过MRI、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者;②既往无脑血管疾病病史者;③年龄35~75岁,病程<6个月者;④神志清,精神可,可配合康复者;⑤一侧肢体瘫痪者。

1.2.2排除标准 ①既往患有脊髓损伤、下肢关节及肌肉疾病、有共济失调症状等可能影响步行功能的疾病者;②合并有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③患有控制不满意的高血压、糖尿病等。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康复锻炼,具体包括患侧肢体良姿体位摆放、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翻身运动、卧、坐转移训练、坐位平衡功能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下肢负重训练、步行能力训练等。每次锻炼持续1 h,每天锻炼1次,每周锻炼6 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桥式运动训练,具体训练方法如下。①双桥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双腿屈曲,然后伸髋、用力抬臀至最高点作最大随意等长收缩,并保持,治疗师于一侧辅助患者进行锻炼;②单桥运动: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腿屈曲,健侧腿搭于患侧腿股骨远端,然后伸髋、抬臀,并保持,治疗师于一侧辅助患者;③抗阻力训练:患者进行双桥或单桥运动的同时,治疗师将手置于患者髋关节前侧,施加一定的阻力,嘱患者努力抬高臀部抵抗阻力,阻力大小应以患者臀部恰好能离开床面为适。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5]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前及8周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徒手肌力测试法(manual muscle testing,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运动功能采用FMA评分评定,其中<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100分为功能正常。采用手法测试MMT中的Kendall百分比法评定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其中100分为正常,80分为良,50分为好,20分为差,5分为微,0分为无;平衡能力采用BBS评分进行评定,将平衡功能从易到难分为14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5级,得分由低到高为0、1、2、3、4分,总分56分,0~20分:坐轮椅;21~40分:辅助步行;41~56分:独立行走;当总分<40分,提示有跌倒的危险性。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前后FMA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前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锻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前后Kendall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前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的Kendal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后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的Kendall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锻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后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的Kendal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前后BB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前的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锻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有研究显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发展我国脑卒中患病率逐年增加[6]。脑卒中患者运动系统受损较为多见,多表现为下肢偏瘫、步态不稳、平衡能力降低。长期卧床易导致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7]。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关键在于减少后遗症、恢复肌群功能、提升患者运动能力[8]。本研究旨在探讨桥式运动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步行功能恢复中的效果,优化康复锻炼计划,提升康复效果。

桥式运动是选择性髋伸展运动,是早期床上体位变换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桥式运动主要分为双桥和单桥运动等形式,通过训练腰部和臀部肌群,抑制下肢共同运动,促进髖关节和膝关节的分离运动,配合常规康复锻炼,可多方位兼顾步行功能中的负重、迈步、平衡等功能的锻炼,有利于患者恢复正常步态[9-10]。也有研究表明,桥式运动还可促进局部梗死病灶的血液灌注,加快受损脑组织的恢复,进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11]。因此,桥式运动训练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步行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多项研究证明,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12-13]。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锻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桥式运动训练较单纯常规康复锻炼可显著改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和平衡能力,促进下肢步行功能的恢复。分析认为,桥式运动训练可集中锻炼腰部和臀部肌群,提升髋关节、膝关节的活动度及稳定性,同时健侧下肢的主动或拮抗运动,可经中枢性促进产生协同运动,从而刺激和诱发患侧下肢的肌肉收缩,有利于肌力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下肢步行功能[14]。此外,桥式运动使臀部离开床面,局部皮肤减压,可预防压疮的发生,并可锻炼患者床上大小便的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5-18]。

综上所述,桥式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步行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敏,方向华.脑卒中后残疾的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11):1146-1150.

[2]徐江华,胡慧,王宁.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87-90.

[3]张通.重视脑卒中治疗康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8):585-586.

[4]段碧媛,兰丽梅,吴翠平.聚焦解决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4):31-33.

[5]高春华,黄晓琳,黄杰,等.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 29(4):351-353.

[6]曲艳吉,卓琳,詹思延.中国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流行病学特征的系统评价[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2):1294-1301.

[7]蔡金乐,刘改芬,宋彦丽,等.全球脑卒中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回顾[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4):437-439.

[8]王爱丽,李保兰,王燕.早期康复护理对13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19):2540-2541.

[9]王柏善,赵湛,缪晓路.早期桥式运动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7):1076-1077.

[10]黄丽珍,陈健,何剑全.桥式运动干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4):184-187.

[11]吴婉霞,徐武华,刘文权,等.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1):15-18.

[12]欧阳迎,吴毅,周立晨,等.Bobath理念引导下的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6):424-427.

[13]张启东,何阳.改善膝关节控制能力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康复疗效[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4):369.

[14]李水琴,廖志平,吴方超,等.桥式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2):1412-1414.

[15]苏秀卿,曾统军,陈莹,等.腰部桥式运动对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28):3145-3146.

[16]陈佩玲,章亚平,叶国芬,等.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6):98-101.

[17]张朝霞,麦王向,叶正茂,等.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38-41.

[18]胡庆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评分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7):156-157.

(收稿日期:2018-06-25 本文编辑:任秀兰)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