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有灵犀一“问”通

2018-02-22 02:02沈丽君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培养兴趣因材施教

沈丽君

摘 要:课堂提问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的过程,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又长期被忽视。站在生本视角,结合相关理论,从四个方面对课堂提问技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因材施教;培养兴趣;掌握特点

课堂提问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的过程,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科学的课堂提问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深化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反馈教学效果、掌握教学进程。就笔者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由于学生不愿发言,部分教师直接采取“一言堂”“满堂灌”,这样虽然看似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实则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沦为听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必将受到影响,这又如何能适应素质教育改革?如何能培养出会独立思考,富有创造性精神的人才?

魏书生曾说过:“衡量课上得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我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不在于我讲得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与否,而在于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快乐、高效与否。”笔者非常赞同魏老师的评判标准,教学的重点就是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因此,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教学中要善于设疑,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设置疑问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兴趣。综上,笔者认为课堂提问要科学系统、仔细斟酌,以学生为中心、为教学打基础。

一、课堂提问要因人而异

提问要注意区分度,既要让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的、学困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如果提问仅局限于优生,就会使其他同学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或产生依赖心理,还会影响优生、学困生之间的关系,出现师生之间的情感问题。因此,提问要做到全面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二、课堂提问要注意场合与方法

有些学生比较胆小、腼腆,再加上他们自有的封闭与保守,还有自卑心理在作祟,使他们害怕展示自我的个性特长,进而发展到自我的否定,缺乏自信心。要让他们放大胆量,积极发言是比较困难的。但只要注意方法和场合,一定有所收益。曾有一次,我开公开课,那天听课教师比较多,教室里坐得满满的,不少学生感到非常紧张,看到这种情景,我有点着急,但我尽力放松自己,语速放慢,语调更为亲切、和缓,想以此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但开头几个问题的回答不够理想,我的脸微微有点发烧。课堂气氛再度紧张起来。又一个问题出来了,我看到一个平常不太爱说话的女同学举起了手。当时,我心一怔,犹豫起来:喊她,我怕她观点提炼错误,影响授课进度,完不成授课任务,还会让听课教师笑话;不喊她,又怕伤害她,影响其情绪,可能还会波及其他同学,她勇敢地举起了手是相当不容易的。最后,我还是请她回答了问题,她的回答令我吃了一惊,我捏紧的拳头舒展了。我当即就表扬了她。随后,学生的发言渐渐踊跃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这种气氛中,我较成功地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我这次教学的成功,其实也是我探求课堂提问艺术的尝试的成功,也增添了我继续探求的信心。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和顾虑。

三、课堂提问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难与易、大与小、曲与直

提问时,教师语言必须明确、通俗、透彻,且要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浅到深,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能顺梯而上,掌握好所学的知识。要达到此目标,教师课前就要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功夫。至于教学内容的曲与直,我想谈我的一次教学经历。我在教授《范进中举》时,遇到这样一个题目“作家借一个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这种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家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题看似简单,却绕了弯,还是有一点难度的,我在讲课时换成几个问题“为什么打?”“他发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狠狠打范进一个嘴巴,其实就是狠狠打了什么一个嘴巴?”这样由曲变直有利于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题意,准确地回答题目问题。

四、课堂提问要把握住提问的速度

初中生不太愿意举手发言,对于这种现象,一方面教师要耐心疏导,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发学生举手发言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观察,一味地等待他们举手,可能适得其反。不妨提问后停顿一会儿,在讲台上踱几步,环顾全班,看学生对你所提问题的反应。如果学生眼睛盯着你,嘴唇微动,面露喜色,头抬得较高,就表示该生愿意一试;如果学生躲避你的目光,低下头,就表明该生回答有困难。再者,教师也要了解各个学生的特性,对那些有能力回答问题而懒于张口的学生,教师可采取点名回答问题的方法,帮助其克服惰性。以上视学生而定,另外还要视题目难易而定,难的速度要慢一點,留思考时间,否则“欲速不达”。

总之,课堂提问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师生双方必须密切配合好。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课堂提问的多与寡,“满堂问”,易造成学生紧张、慌乱,不利于吸收与理解;“满堂灌”,学生易产生厌倦情绪,课堂教学效果定然不会太好。一句话,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下一番功夫,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胡庆芳,孙祺斌,李爱军,等.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

猜你喜欢
培养兴趣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