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丽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护理方法。 方法 将该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实行优质护理干预,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成像完成率以及成像质量均相对于对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过程中实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成像完成率,还可提升成像质量以及清晰度,进而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概率。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CT冠状动脉成像;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1(a)-0141-02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属于代谢性疾病,其发生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出现障碍所导致,病程较长且病情发展较为缓慢漫长,患者长期忍受糖尿病的困扰以及折磨,导致更多老年患者妈妈一正常进行日常生活,心理状况也由于疾病的影响变化较大,甚至会出现心脑血管、眼部以及肾脏方面的疾病。冠状动脉疾病病情较为严重,对患者健康也有不利影响,及早采取有效方式进行诊断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加快康复速度[1]。该次研究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老年糖尿病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64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71.5±8.5)岁;病程范围最低5.3年,最高17.2年,平均病程(11.25±3.95)年。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65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72.5±8.5)岁;病程范围最低5.5年,最高17.4年,平均病程(11.45±3.95)年。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P>0.05)。排除标准:①排除对碘剂过敏者;②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排除存在房颤现象者;④排除存在其他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的疾病史或者用药史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实行常规护理:进行CT检查之前首先确定患者的相关过敏史,并对其进行充分防护,检查患者的心率以及收缩压,并叮嘱其以适当的体位接受检查。
1.2.2 观察组 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实行优质护理。
①糖尿病护理 患者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糖尿病护理,避免血糖因素对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并让其了解治疗的重要性,并且让其知道所出现的症状不会对检查造成影响,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准确把握。另外,患者由于疾病因素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进行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根据差异性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告知患者家属在检查过程中全程陪伴患者,避免检查前由于糖尿病因素出现恐惧以及紧张的情绪而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2]。
②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之前对其心理状况详细了解,向患者以及其家属讲述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具体过程,由于老年人的学习能力较差,在检查前应该指导其正确练习吸气以及屏息,保证检查过程中吸气以及屏息的频率合适。另外,还需要向其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在检查完成之后对患者加强心理辅导,最大程度上减少其所出现的不良心理状况,保证患者平静且顺利的完成检查,进而有效提高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3]。
③心率护理 患者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心率护理,保证其心率在75次/min,然后才可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针对心率在80次/min以上的患者需要给予其25 mg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待其心率降至80次/min以下即可进行检查。
④成像检查护理 在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并保持,避免影响图像显示,还需要将影响检查的相关因素归于CT扫描区外,让患者以正确的方式吸气以及屏息,还要保证呼吸频率以及屏息频率,放松身体进行检查,避免对心电图波形造成影响。还需要选取合适的位置建立静脉通路,造影剂为370 mg典比乐,造影剂的使用量应该根据患者的体重控制在0.8 mL/kg,并将流速控制在5 mL/s。为避免造影剂对患者的心率造成影响,在注入前需要进行加热,告知患者使用造影剂可能出现的异常感受,避免其出现不良情绪,同时还要对重要部位采用铅制防护。
1.3 护理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不同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在检查过程中若患者全程平静完成检查并且未出现造影剂渗漏现象,扫描的图像质量佳,则表示成像完成,反之则为成像失败。成像质量主要有3级,图像显示患者的血管边界清晰且显影状况较好,无断层以及伪影出现为1级;所显示的图像成像模糊且对比度较低,存在轻度伪影为2级;所显示的图像中伪影严重并且血管成像不清晰为3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成像完成率
观察组成像完成率相对于对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见表1。
2.2 成像质量
观察组成像质量相对于对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且多数冠心病患者均具有糖代谢异常状况,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所出现的糖代谢异常对其疾病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不但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还会增加死亡率。血糖异常的冠心病患者或者自身存在糖尿病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概率远高于具有糖代谢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且其发病后病变范围更加广泛,并且出现同一血管多处病变以及多支血管病变的可能性也较大,但出现局限性狭窄以及单支血管病变的可能性则较低,但随其病情的确定还需及早采取有效诊断方式[4]。
CT冠脉动脉成像的不断发展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结果更加直观的了解并解剖诊断信息,通过诊断可有效提高确诊率,有助于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治疗,所以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在诊断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效果较好,不但可使得CT冠状动脉成像的造影时间大幅度缩小,还可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提供更加准确以及清晰的造影图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均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并且在检查过程中实行优质护理还可提升患者的积极性与依从性,可促使其密切配合临床医师完成诊断,进而有效降低注射药物速度、心理状况以及心率速度对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造成的影响[5]。另外,由于疾病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还会出现焦虑以及烦躁等不良情绪,导致依从性较差,难以顺利实施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见加强优质护理的必要性。长期受到糖尿病折磨的老年患者,一般心理状况都较差,在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所受的干扰因素较多,而在检查过程中充分考虑糖尿病以及CT检查两方面,并根据考虑结果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成像完成率,还可保证成像质量以及所采集图像的清晰度。研究中护理后成像率为96.67%,均高于常规护理成像率76.67%,这与陈义等人[6]的研究中成像率为95.84%相一致。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过程中实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成像完成率。
[参考文献]
[1] 邱钦圣,许团新,袁巧宜. 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1):74-76.
[2] 徐金影.老年糖尿病患者CT冠脉成像检查的护理方法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7):92-93.
[3] 宁艺,董光,耿海,等.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47-50.
[4] 唐晓波. 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呼吸控制的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5):283-289.
[5] 殷晶晶,肖甜甜,王昕怡,等.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准确性影响因素分析[J]. 中國CT和MRI杂志,2016,14(11):43-46.
[6] 陈义,谢娟.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6):174-177.
(收稿日期:201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