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美红 杨杰秀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糖尿病护理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式教学所具有的教学效果及作用。方法 纳入2015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于该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护生40名,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0名。常规组护生接受传统教学,观察组护生接受角色扮演式教学。对比两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以及教学评价情况。 结果 相较于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常规组护生,观察组护生最终出科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生教学评价情况及教学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角色扮演式教学对护生进行糖尿病护理教学,可在有效提升原有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帮助其提升各项知识能力水平,值得在各科护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护理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教学效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1(a)-0123-02
糖尿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慢性病疾病类型,且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具有一定作用。临床中除了对患者予以相应治疗外,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和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护士护理知识技能水平的高低便具有了重要影响作用。在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中,多通过护理观摩与理论教学的模式对护生予以临床培训,缺乏护理实践性,导致护生对护理内容的学习仅限于“了解”的层面,缺乏“掌握”的途径,并忽视患者护理感受,导致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并降低其学习积极性[1]。针对此类情况就需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调动护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预期。因此,为分析研究糖尿病护理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式教学所具有的教学效果及作用,故2015年8月—2017年11月间纳入该院40名实习护生开展该次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实习的护生40名,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0名,均为大专护理学历。常规组20名护生中,全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21.08±1.21)岁;观察组20名护生中,全为女性,年龄20~22岁,平均(20.98±1.05)岁。对两组护生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常规组护生接受传统教学方法,即一般带教教学模式,由科室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糖尿病基础护理知识集中讲学,理论学习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临床护理时间师范及讲解,包括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注射及临床指标检测等内容。教学结束后,采用随堂实践技能检测与理论知识测验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2]。
观察组护生接受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如下:①随机将该组20名护生分为4组,每组5名成员,由组内成员自行选择扮演患者或医护人员,每组需保证有2名医护角色。在正式进行角色扮演前,各组护生需与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疾病细节及护理要点等内容,确保表演内容的真实性,便于教学讲解。②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各组成员采用一对一模式进行表演,其余成员观看,待一组表演结束后,由观看组员提出相关意见与看法或由表演组员对表演内容做补充说明,其后由其他组员进行轮流表演。③实际表演环节中,患者角色应先进行病情、就诊主诉及护理需求等信息的陈述,陈述完毕后由医护角色对患者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采集记录,并为患者安排针对性体检项目、制定护理方案。④表演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向观看护生对表演内容中涉及到的护理相关内容进行提问,使护生通过交流对表演中所出现的常见护理问题继续深度发掘与分析。待护生交流完毕后,由帶教老师对交流结果进行总结与补充,并予以表演组护生最终评价。除此之外,带教老师还需对表演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难点、要点,进行一步的示范讲解与观摩,并指导学生在表演中进行实践练习。⑤整体表演教学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引导护生对表演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以护理程序为依据对其所需的护理内容进行分析,逐步培养护生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思维,有效护理教学目的[3-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以及教学评价情况。①出科考核包括对护理理论与护理技能操作两项,每项分值均为100分,且得分越高考核成绩越好。②教学评价方法:经教学后,护生可独自通过与患者有效沟通,收集并完善其基本信息,制定有效护理方案为显效;经教学后,护生虽不能独立完成沟通,但可在带教老师引导下完成信息收集和护理方案初步制定;经教学后,护生护理知识及技能水平均无法达到临床实践要求。③教学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共10题,每题0~5分,得分为35分及以上为满意,20~34分为较满意,2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最终考核结果对比
教学前,两组护生入科各项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相较于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常规组护生,观察组护生最终出科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生教学评价结果对比
观察组护生教学评价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情况对比
经调查阿统计,常规组20名护生,满意5名,较满意7名,不满意8名,总满意率为60.00%(12/20);观察组20名护生,满意11名,较满意8名,不满意1名,总满意率为95.00%(19/20)。表明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5 1,P=0.008 0<0.05)。
3 讨论
在该次研究中发现,相较于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常规组护生,接受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观察组护生在最终出科考核中的各项成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观察组护生教学评价情况及教学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相较于传统的“讲学式”护理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学生将思维逐步从文本主义中跳脱出来,通过在教学环节中扮演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实际体验,加深对护理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及要提的体悟,并通过教学过程中护理各类护理措施的实践与实施,逐步实现对护理技能的有效掌握,从而达到对护理技能和护理思维的培养[5]。该种教学法在糖尿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具有以下优势:①通过角色扮演这一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前需要通过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沟通,收集相关疾病症状与护理资料,并做好大量的课前理论学习,才能在表演环节中有效展现患者诉求与护理技能,加强护生理论知识,提升护理技能水平。②在实际临床护理中,不仅对护生的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对护生沟通能力水平的要求也较高,而角色扮演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就可帮助护生在提升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锻炼其沟通能力。与此同时,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其他护生对表演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可以在提升其沟通水平的同时,活化所学知识,并加深理解。③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护生可从患者与医护人员两个层面体验糖尿病护理过程中患者与医护人员所具有的感受,帮助护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意识到职业道德所具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患者的扮演加深对护理措施体验,可帮助护生意识到自身护理技能所存在的欠缺与不足,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调整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升护理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水平[6]。
综上所述,应用角色扮演式教学对护生进行糖尿病护理教学,可在有效提升原有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帮助其提升各項知识能力水平,值得在各科护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慧,张倩佳,杨梦寐,等.糖尿病教育工具及角色体验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8,13(3):374-377.
[2] 解红娟,任瑞鲜.角色扮演在糖尿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7,39(S1):262-265.
[3] 姬莉.角色扮演式教学在糖尿病护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2):65-66.
[4] 刘细寒.角色扮演法在糖尿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20):246-247.
[5] 廖丽平.角色扮演式教学在糖尿病护理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 医药前沿, 2016, 6(24):351-352.
[6] 王雪芹,王莉莉.角色扮演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7, 35(6):74-75.
(收稿日期: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