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莉
【摘 要】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不仅要重现生活,更要展现只有在幻想中才可能存在的东西。“特效”这个词在电影诞生后没多久就派上了用场。当今世界如果没有“特效”,影视作品都将会黯然失色。本文第一章将阐述特效的產生和早期电影特效的雏形。第二章“数字特效的成型”为主要章节,将阐述数字特效从尝试到逐步成熟的过程。其中第二节“数字特效技术的运用”为阐述重点。
【关键词】电影特效;数字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5-0079-02
一、电影特效的产生
电影技术在刚刚问世时,大多拍摄的题材只是一种对生活的记录。但电影人并不满足于这些题材,他们想摆脱“真实”的束缚,想为观众呈现出“并不存在”或者“无法实现”的事情。
早在电影诞生的1895年,在一部名为《玛丽皇后的处决》中,第一次出现了以“替换拍摄法”为特效手段拍摄的女主角被斩首镜头。同年法国上映了一部一分钟的短片《机器屠夫》,其内容是活生生的猪从机器在数秒钟之内,经过一个机器就加工出来了火腿、香肠、排骨等一系列猪肉食品。
这些仅仅只是运用了剪辑这一简单的手法,却使人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事物,也让电影人打破陈规,开始了大胆想象的电影之旅。
二、早期特效对电影的影响
早期特效电影由于技术上的不足,能够用到的特效手段很有限,只有诸如剪辑、控制播放速率、化妆、模型和定格摄影等手法。但这些手法就当时所处年代来看,并不影响其艺术品质,甚至在当时的观众看来,都充满了神秘和新奇,有些作品甚至大受好评。
三、数字特效的成型
(一)特效电影的发展与崛起。特效电影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手段渐渐成熟,电影人也开始尝试制作更加不可思议甚至疯狂的作品。
动画片的出现让电影人找到了制作特效的灵感,其中1925年的动画片导演威利斯·欧布赖恩在《失落的世界》中创造出了49个动画恐龙形象。1933年的《金刚》也运用了定格动画制作出了体型庞大的“金刚”。可以说动画的出现让电影有了创造虚拟事物的可能。
美国导演斯坦利·库伯力克耗时4年于1968年上映了一部科幻题材电影《2001太空遨游》,这部影片如同是一座金字塔,宏伟、神秘,甚至乏味、不知所云,它违反了几乎所有电影学院奉为神圣的原理,传统电影中的剧情、人物、台词等要素在这里变得无足轻重,而特效、画面和音乐占了主导地位。
这是1968年拍的片子,而1969年人类才首次登月。由此可见特效电影展现在人们面向前不仅仅是绚丽的画面,而更多的是科技前瞻性。的确这部影片在特效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但是由于当时的年代,这部影片并没有让大多数人接受。
1973年,一部具有革命意义的电影诞生了:《未来世界》。这部电影是首次使用了电脑制图的影片,尽管当时的技术还仅限于2D,但是这部影片的上映让电脑技术正式加入了电影制作。
1977年,在福克斯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乔治·卢卡斯以其非凡的艺术才华执导了影片《星球大战4:新希望》成功上映,获得惊人的票房收入。该片成功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提出并探讨了一个由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给人类和世界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在于它在一个极富想象力的故事框架之内运用现代尖端科技成果如激光、电脑、机器人等向观众展示了一种神奇的宇宙奇观。影片的制作特技含量极高,无不让观众们叹为观止。由于它在世界科幻影片的创作与生产中具有开拓性意义,该片摘得了1978年奥斯卡奖的7项大奖。这部影片的成功正式带来了特效电影的全新时期,甚至被称为“继摩西开辟红海之后最为壮丽的120分钟”。
导演卢卡斯为了拍摄《星球大战》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特效公司:工业光学魔术公司。该公司的创立开启了特效电影时代,工业光魔在其后的探索路程中不断创造出了特效制作方式,拍摄手法,甚至为拍摄使用的机械装置。可以说工业光魔的发展史就是电影特效的发展史。由于《星球大战》在票房上的成功,特效部门已经可以和演员一样重要了。
这一时期的特效电影佳作连连,诸如《超人》《夺宝奇兵》《异形》以及《深渊》等等。不但丰富了人们对奇观电影的逐渐膨胀的需求,更让电影制作本身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以前不能办到的拍摄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特效手段来完成。可以说这一时期电影人的想象发挥了极致。
(二)数字特效技术的运用。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电影特效也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计算机的发明就是极其重要的一项,这一重要的发明也彻底改变了电影特效的制作方式。自1961年伊凡·萨瑟兰发明了第一个电脑制图程序“几何画板”后。电影人也逐步认识到,电脑对电影图像的作用。而从前人们想拍而不敢拍的东西,现在终于如愿。
从最开始的电脑2D制图参与电影制作到如今的数字CG特效,计算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1989年的《深渊》中,导演卡梅隆创造了一个身体完全由水构成的外星人,这种有电脑生成的特效角色引起了电影界巨大的轰动。随后1991年卡梅隆在《终结者2》中改进《深渊》中的技术制造出另一个银幕经典形象“液态金属人”,它标志着数码成形技术的里程碑。随后1993年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中更是让观众看到了栩栩如生令人为之战栗的恐龙。这些形象比之前通过模型和定格动画达到的效果更加逼真。
1995年皮克斯公司的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的上映让CG技术来创造“演员”成为可能,这一技术在1999年的《星球大战前传1》中以全CG生成角色“恰恰·冰克斯”成功用于电影中,到2002年的《指环王1》中那个成天叫着“我的宝贝”的怪物咕噜木,CG角色已经达到了全新的高度。2009年的《变形金刚》中的变形金刚,甚至已经和“真实”没有区别了,直至2009年底史诗巨作《阿凡达》中的外星人角色,CG角色制作技术达到了顶峰。
在整体特效上,数字特效技术发展的更为迅速。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运用三维动画创作系统重现了这艘豪华巨轮的风采,以及片尾悲壮的沉船场景,无不让人稱绝。电影特效在一步一步向“真实”靠近,比起早期的让观众惊叹的目的,现在更多的是让观众相信。如1997年的科幻影片《接触未来》,据调查在美国甚至有97%的民众相信影片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而特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想象是无止境的,1999年《黑客帝国》以梦魇般的画面向世界展示了计算机可怕的力量。其中“时间静止”镜头,和“子弹瞬间”这种另类的开创式镜头,以一种奇特的时间和空间观,冲击观众的视觉感受足以震撼心灵,令人过目不忘。进入2000年,CGI占据了特技效果的统治地位。技术的进步使得观众已经很难区分真正的演员和替代他们的电影特效。
2003年《指环王3》成功上映,其中那几场波澜壮阔的大战场面,运用了数以万计能够独立运动的虚拟角色,昭示着电影特效已经到达了全新的高度。视觉效果方面来看《指环王》系列的成功是神话般的,从来没有哪部电影拍摄和制作花去7年时间,并可以连续三年夺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而《指环王》做到了。
《指环王》的成功在电影特效上是革命性的,它不单是创造一个虚拟角色或者一个虚拟场景的成就,而是向世人展现出一个神奇却又具有真实感的魔幻世界。这一时期无数优秀的特效电影作品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一时期也正是数字信息化时代的飞速成长时期,特效制作手段从硬件到软件的升级都是飞速的。
数字特效的最终效果虽然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制作时间,在近十年间并没怎么变动。因为如同水涨船高的道理,图像质量和硬件的发展速度总是一致的。
动作捕捉技术使得CGI角色能做出与真人同样复杂而自然动作,其中最新特效大片《阿凡达》将此技术运用到了完美的地步。可见虽然运用CGI技术足以创造出乱真的荧幕角色,单是机器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的智慧和创造。这一事实早在2001年日本游戏公司史克威尔推出的《最终幻想》中就得以证实,由于那些CGI做出的人脸表情生硬,另外,空洞的剧情也令人难于从铺天盖地的视觉轰炸中挣脱出来,该片在当年票房惨淡。由此看来,特效或者说CG角色始终是无法代替演员的,只能说是丰富演员的表演。
如今《2012》、《变形金刚》、《阿凡达》等特效电影的上映,让世人看到了特效技术的无所不能,你可以摧毁地球,可以控制天气,可以让机器人栩栩如生,也可以在外星球和外星人亲密接触。
可以说如今的数字特效技术真正达到了无所不能,同时这些影片成功告诉人们,电影特效的成熟和辉煌时期正式拉开了序幕。
(三)电影特效部门的标准化。电影特效部门从最开始的化妆师道具师兼职,到如今的各大特效公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早期电影人把特效只是当作耍小聪明,或者是小创意。直到乔治·卢卡斯创建工业光魔公司时起,特效才正式作为电影制作部门运作。当时卢卡斯在组建工业光魔的时候,只是以《星球大战》制作特效为目标召集人马,最后构成“工业光魔”的人员堪称“三教九流”,有搞建筑的,有做模型的,有拍广告的,有些甚至是玩机械设计的。几乎没一个人从事过电影行业。
但特效制作正是这样特殊,不同于创作,它更注重的是加工。但是就算这样,在与电影制作者的互相学习下,特效制作人逐渐明白电影的摄制原理,以及电影特效应该具有的效果。在这些“技术人员”的加入下,不仅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质量,还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了拍摄技术和流程。
在特效部门的逐步成熟中,也开始了详细分工。关于镜头有调色、校正、抠像;CG则有原画、模型制作、材质绘制和粒子特效制作。这一系列分工使得特效部门不再受任何影片的约制,能够应付各种电影的特效需求,也让能特效部门涉足个种类电影。不论大制作小制作,科幻片、动作片甚至文艺片,特效部门都能对应加以合适的特效。
由此特效制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雅克·奥蒙,米歇尔·马利.当代电影分析[M].吴珮慈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3]向群,屈平.计算机成像技术在影视特效中的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2004(5).